资源简介 博文中学九年级物理教案学?科物理班级三(9)日?期9.5主备人课?题11.3功课时数1教案类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3.体会到简单机械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能从功的角度理解使用简单机械“省力”和“省距离”之间的辨证关系。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教学难点机械功概念的引出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具准备斜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作业内容补充习题第九页9、10题教学后记大部分学生学得很好,但也有小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物体是否做功,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博文中学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学过程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请同学分别说出钓鱼杆和动滑轮属于哪种杠杆?其特点是什么?通过对不同机械的研究,我们发现:省力的机械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确费力。那么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呢?今天我们以斜面为例进行深入研究。二、教学过程1、探究斜面:(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说明:现在我们想把小车利用斜面送到一定的高度。假设用手直接把重为G的物体提升h高度,所用拉力等于G,手移动的距离等于h。如果利用斜面完成同样的任务,所用拉力F和G、手移动的距离s和h之间有什么关系?(2)提问:A.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解决我们探究的问题?(小车及砝码的重力、匀速拉动小车时的拉力、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度)B.拉动小车时要注意什么(平行于斜面,匀速拉动)(3)实验步骤:每次在小车上放不同数量的砝码,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动小车。分别测出拉力的大小F、小车通过的距离s、小车及车上砝码所受重力G、上升的高度h,并记录在小表中:实验表格:次数F(N)G(N)s(m)h(m)Fs(N·m)Gh(N·m)①②③提问:A.为什么要测量三组数据?(通过多次实验,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使总结的结论更加科学可靠)B.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拉力F总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重G,而小车移动距离s总大于小车上升高度h)C.如果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它们的乘积,又能发现什么结论?(学生计算后回答:Fs与Gh近似相等)D.因此,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方法使小车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呢?(4)教师小结:实验表明,如不考虑摩擦等阻力的影响,使用其它机械也能得到与上类似的结论。即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2、功: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物理学中,把这个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公式:W=Fs(W:功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功的单位:牛顿·米(N·m)专门名称:焦耳(J)1J=1N·m功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的。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作的功是1J。你从地上拿起一个约50g的鸡蛋缓缓举过头顶的过程中,人对鸡蛋做的功约为1J。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做功的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指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两个因素缺一不可”。(2)不做功的几种情况例1:用力将一桶水从井中提上来,拉力对桶做功吗?例2:一同学想搬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可是石头却一动不动。这个例子虽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学上就说没有做功,这是“劳而无功”。例3:在极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滑动的铅球,是考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也没有力做功,这是“不劳无功”。例4:提着重物水平前进,提力方向竖直向上,而重物水平移动,提力方向与移动距离垂直,此时提力也不做功。总结归纳:(板书)a.有F,但S=0,则W=0即:“劳而无功”b.有S,但F=0,则W=0即:“不劳无功”c.有F,也有S,但F⊥S,则W=0即:“垂直无功”(3)提问: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让记者拍照,运动员对杠铃做功吗?被足球运动员踢出而在地上滚动的足球,在其滚动过程中运动员对该球做功吗?重力呢?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重力对它做功吗?4、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斜面三、学习反馈1.判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就越多。( )2.起重机吊起质量为200kg的重物匀速升高5m后又匀速水平移动了5min,则在这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做功() A.1000J B.2000JC.9800J D.19600J3.某人肩扛100N的重物,在下列情况下,他对物体做功的是() A.人站在原地不动B.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10m C.沿缓坡匀速前进了lmD.上述三种情况下都做了功4.20N重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受5N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10m,则在这过程中推力对木箱做功____J,重力对木箱做功____J。若一个人将木箱举高10m,则人做功____J。四、板书设计:11.3功1.功的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功的公式:W=Fs3.功的单位:(1)国际单位:J;(2)常用单位:N·m;(3)换算关系:1J=1N·m。4.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2)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5.不做功的三种情景:(1)力的方向与距离的方向垂直(F⊥s)---“垂直无功”;(2)有力但无距离(F≠0,s=0)---“劳而无功”;(3)有距离但没有力(F=0,s≠0)---“不劳无功”。6.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注:弹簧测力计要沿斜面匀速拉动要求学生会设计实验表格要求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劳而无功”“不劳无功”“垂直无功”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