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9单元课题2第2课时溶解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新知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达标【重点】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难点】形成溶解度的概念。1.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会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2.知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度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学习目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新知导入怎样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应该控制哪些条件?NaClKNO310℃40℃这样可以吗?应该在同一温度下知识点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新知探究20℃100g水NaClKNO320℃50g水溶剂的量应该相同这样可以吗?新知探究NaClKNO320℃100g水20℃100g水应该达到饱和状态饱和不饱和这样可以吗?新知探究36gNaCl31.6gKNO320℃100g水20℃100g水饱和饱和如何来选定比较的标准呢?新知探究可行溶解度(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100g溶剂(一般指水)条件标准状态单位克(g)一定温度饱和状态溶解度新知探究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在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在100g溶剂里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设定等量的溶剂。新知探究达到饱和状态只有在一定量(100g)溶剂中,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量最大)时,所溶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确定的值,这个值能够代表该物质在确定温度下,溶解能力的强弱。克(g)溶解度实质上是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质量新知探究讨论思考1.“20℃时,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什么?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固体,溶液达到饱和。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氯化钠固体。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新知探究20℃31.6g100g131.6g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1.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或溶质和溶剂的种类)2.外因:温度。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概念中溶剂的量已经规定为100g,所以在外部因素中固体物质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新知探究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g(20℃)<0.010.01~11~10>10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举例AgCl、CaCO3Ca(OH)2KClO3KNO3、NaCl新知探究溶解性只是定性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而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典例1新知探究(2019·成都模拟)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它的含义是()AA.20℃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B.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C.20℃时,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D.20℃时,100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解析: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20℃),100g溶剂(100g水),饱和状态(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量为36g),单位是克。知识点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列表法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39.039.8KCl27.631.034.037.040.042.645.548.351.154.056.7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260.265.671.37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202246新知探究作图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实验测得的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上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新知探究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内容表示意义点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面曲线以上的区域表示溶液中有溶质剩余,得到的是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区域表示溶液是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新知探究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a.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为曲线坡度陡增,如KNO3、NH4NO3等。b.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平缓,如NaCl。c.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新知探究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2.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3.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4.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6.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新知探究归纳总结如图,已知曲线a,b分别为两种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曲线a: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曲线b: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N点:物质甲在t1℃时的溶解度为S1g。P点:物质乙在t3℃时的溶解度为S3g。M点:在t2℃时物质甲和物质乙的溶解度相等,都为S2g。新知探究归纳总结当甲中含有少量乙(如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法分离(或提纯)出物质甲。当乙中含有少量甲(如NaCl中含有少量的KNO3)时,可采用蒸发结晶法分离(或提纯)出物质乙。如图,已知曲线a,b分别为两种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新知探究(2019·咸宁中考)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典例2CA.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B.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C.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D.在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新知探究知识点3、气体溶解度1.概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气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1)条件: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2)标准:1体积水。(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4)单位:体积。新知探究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外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新知探究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气体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条件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一定温度下标准1体积水100g溶剂单位体积克(g)外界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强温度变化规律压强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新知探究(2019·山东东营中考)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典例3B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C.增加观赏性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新知探究溶解度曲线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以“克”为单位溶解度外因温度气体的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外因温度和压强课堂小结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A课堂达标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⑥D.②⑥⑦①溶质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⑤溶剂的性质⑥溶解时是否搅拌或振荡⑦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1)“夏天晒盐”中的“盐”其溶解度可用图中________来表示(填“a”“b”或“c”)。(2)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3)在t2℃时,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g。2.(2019·青海中考)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内陆咸水湖,当地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bb=c>a80课堂达标abc3.(2019·南充中考)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解析:不给出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甲中含少量乙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将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0g,即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0g。A.将甲和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析出晶体质量:甲>乙B.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C.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D.t1℃时,将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80g课堂达标4.汽水中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汽水会自动喷出来,喝了汽水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课堂达标(共30张PPT)第9单元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新知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达标【重点】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难点】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1.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2.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及互相转化的方法;3.了解结晶现象,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学习目标小熊和小伙伴们在森林里玩累了,满头大汗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喊:“妈妈,我要喝糖水!”熊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水中加一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小熊喝了一口说:“不甜,不甜!”熊妈妈说:“好,给你再加点儿糖。”熊妈妈取了两勺糖放入水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小熊吵着说:“妈妈,再加点糖。”熊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再加也不会更甜了。”小熊疑惑地问:“为什么呀?”新知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不同。那么一种物质在一种溶剂中能否无限溶解呢?新知导入操作现象结论探究氯化钠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知识点1、饱和溶液氯化钠全部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20mL水能完全溶解5g氯化钠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氯化钠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继续溶解,形成无色溶液增加溶剂的量,可将未溶解的固体溶解总结:室温下,氯化钠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增加水的量,氯化钠溶解的量也增加。新知探究探究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操作现象结论硝酸钾全部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20mL水能完全溶解5g硝酸钾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硝酸钾未溶解的固体继续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增强新知探究操作现象结论硝酸钾全部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增强部分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减弱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总结:1.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2.温度升高时,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溶解更多的硝酸钾;温度降低时,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会减少。3.当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解溶质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新知探究归纳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溶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2.改变条件会使溶质继续溶解或析出。当温度不变时,溶解溶质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有关;当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解溶质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新知探究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新知探究1.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向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2.“饱和”和“不饱和”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的,因为一定条件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却可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3.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但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配成酒精的饱和溶液。特别提醒!新知探究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是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是饱和溶液。保持温度和溶剂不变新知探究典例1(2019·昭通模拟)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D新知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升温加原溶质、降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有条件,确定温度不能变,溶剂定量要注明,不再溶解是关键。巧学妙记适用于所有溶液新知探究1.此转化关系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适用的,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2.熟石灰[Ca(OH)2]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升高温度Ca(OH)2饱和溶液Ca(OH)2不饱和溶液新知探究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含义不同温度影响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的含量是否达到最大限度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相对多少受温度影响与温度无关新知探究典例2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降低温度B.加入硝酸钾固体C.恒温蒸发水分D.升高温度D解析: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而升高温度可以使硝酸钾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故D错误。新知探究美丽的化学新知探究知识点2、结晶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温度继续降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会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仍然是饱和溶液。条件: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②温度改变或溶剂减少新知探究结晶的方法结晶方法原理应用举例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法)将溶液制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得到晶体从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KNO3晶体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法)将溶液加热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剂,溶质会结晶析出海水晒盐新知探究海水晒盐新知探究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粗盐母液氯化钠多种化工产品原理:利用风吹和日晒使水分蒸发,食盐从海水中结晶析出(将泥沙沉降)(也叫苦卤,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新知探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C.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典例3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其过程如下:AC新知探究解析:海水进入贮水池,溶质和溶剂基本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故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A正确;在蒸发池中溶剂质量减少而溶质质量不变,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根据题意,可以看出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为人类所利用,故C正确;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新知探究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相互转化:(大多数固体)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判断: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是否能继续溶解某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课堂小结1.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C.溶液中有固体物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加入该溶质不能再溶解的溶液D解析: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分两种情况:一是当溶液与固体溶质共存时,放置一段时间观察,若固体溶质不再减少,表明溶液处于饱和状态;二是当溶液没有与固体溶质共存时,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加相应的溶质,如果所加溶质不能再溶解,就表明溶液处于饱和状态。课堂达标2.(2019·温州中考)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砂糖水颜色很深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D.砂糖固体有剩余D课堂达标3.(2019·永州模拟)欲使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再加入该溶质D.倒出一些溶液C课堂达标4.(2019·苏州中考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降低温度能使所有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C课堂达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九(下)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pptx 人教九(下)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pptx 海水晒盐.mp4 美丽的化学.mp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