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后练习1、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回答(1)~(3)题。(1)A所表示的区域最有可能位于A.北美 B.欧洲两部 C.澳大利亚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影响B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包括A.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很高C.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进步(3)C区域主要的人口问题是A.新增人口过多 B.老年人口多 C.劳动力素质低 D.劳动力过剩2、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3)题。(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A.1% B.1.5% C.4% D.3%(2)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3)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3、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1)~(2)题。(1)M、N两国属于A.M发达国家、N发达国家 B.M发达国家、N发展中国家21世纪教育网C.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D.M发展中国家、N发展中国家21世纪教育网(2)判断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4、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人口的数量比例关系。读下图回答(1)~(2)题。(1)200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A.5%左右 B.7%~8% C.8%~9% D.10%以上(2)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B.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特别是在农村C.放松计划生育的限制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主要途径D.“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5、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到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见图方向变化。据此回答(1)~(2)题。(1)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政治因素 B.自然灾害 C.经济因素 D.地形土壤(2)“闯民”是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从顺治八年(165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大约299年的时间里,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主要的影响是A.污染水资源 B.水土流失加剧 C.生物物种灭绝 D.森林资源破坏6、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A.20% 鼓励生育 B.15% 采取移民政策21世纪教育网C.60% 计划生育 D.30% 鼓励人员出国7、下图为某国家近十年来人口统计资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十年前人口总量不超过41万人B.该国应适当提高人口增长率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C.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仍在增长D.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均在持续下降8、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1)~(2)题。(1)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2)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9、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近代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四城市人口规模大致相同,判断回答(1)~(2)题。(1)四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0、北京市总人口数量2006年已经突破1700万,其中流动人口数量510万,约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约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B.目前1700万的人口数量就是北京市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C.降低开放程度可以很有效地控制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D.要预测未来北京市人口数量应重点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11、下图为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20世纪初期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末期 D.20世纪60年代[来源:21世纪教育网](2)该国最有可能是下列的A.美国 B.英国 C.肯尼亚 D.中国1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2)题。(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12、下图是来自统计年鉴(1998年)中的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图。据此回答(1)~(2)题。(1)有学者就此统计图归纳出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六阶段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2阶段,我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②3阶段,我国净增人口最多的时期③4阶段,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国策 ④5阶段,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6阶段以后,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是①人口将持续高速增长 ②将逐渐接近零增长③青壮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 ④老龄人口比重增加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1世纪教育网13、深圳市位于珠江口北岸,广深铁路的终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发展很快,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回答(1)~(2)题。(1)当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A.人口迁移 B.人口出生率 C.人口的自然增长 D.人口死亡率(2)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其原因是A.营养好 B.女性的比例高,寿命长C.人口的自然增长 D.人口年龄结构轻14、读“2001-2007各年度江苏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1)~(2)题。(1)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 B.自然增长率上升C.人口政策松动 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2)受人口增长周期的影响,2008年至2013年是江苏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要稳定当前低生育水平,必须A.限制外省人口流入 B.提倡晚婚晚育C.鼓励人口外迁 D.实行差异性人口政策15、读下面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两条曲线反映的最佳人口规模(合理人口容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和P′是环境承载力吗?为什么?影响P和P′的主要因素有那些?16、读下表,回答(1)~(2)题。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地区 1965年~1970年 1970年~1975年 1975年~1980年 1980年~1983年东北部 -71521世纪教育网 -1342 -1486 -640中北部 -673 -1915 -1173 -1062南部21世纪教育网 +656 +1829 +1764 +1194西部 +696 +708[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93 +509注、净移民人口数量=迁入移民数量-迁出移民数量(1)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2)美国东北部的很多老人退休后迁移到南方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间气候差异B.政治因素C.经济收入的变化D.宗教、民族因素17、读“美国本土老年人迁移方向(1955——1960年)图,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 ”迁移。这些地区的优势条件是 。(2)图中迁出地区主要是美国的 区。从这些地区迁出的原因是 。(3)美国的这类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划分是属于 人口迁移,引起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受 和 因素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18、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据图回答(1)~(2)题。(1) 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A. 大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 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 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 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 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 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21世纪教育网C. 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 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