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设计制作小车(一)》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设计制作小车(一)》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7课。教科书从思考“如何按要求制作一辆动力小车”的问题开始,用详尽的图文介绍了制作的材料,同时对制作任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由此引发学生制作小车的兴趣。本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明确问题,教科书先给出了设计制作小车的明确任务,并且拟定了清晰的达标条件,为学生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有利的脚手架,同时为后续的小组间评估奠定了公平的指标基础。第二部分是制订方案,先让学生观察一些小车模型,了解根据需要设计和生产的动力车辆,指出这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需要而设计的,随后过渡到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并指导学生绘制设计图。本课课题是“设计制作小车”,但重点在设计上,特别聚焦在讨论、设计方案上,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来设计一辆能“做得到”的小车。【学生分析】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许多事物充满着好奇,也十分热衷去制作一些新奇的物品,这都是开展设计的有利基础。但有时“想得到”未必办得到,因此,教学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去设计能“做得到”的产品,还要让他们能持续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开展有始有终的实践活动。本课聚焦在讨论、设计方案上,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来制作小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工程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在设计讨论活动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人们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利用所给的材料思考、确定设计,绘制设计图。难点:思考所设计的小车是否“做得到”,就设计的小车功能进行改进。【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玩具车模型、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相关教学课件(含设计制作流程)、一些做好的小车图片或模型。【教学过程】一、明确问题1.课件出示各种动力的车辆图片。人们根据需要会设计各种动力的车辆来执行不同的任务,我们也设计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来完成任务吧!2.课件展示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1)明确问题: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2)制订方案: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优方案;(3)实施方案: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4)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3.出示任务。请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1米远。4.出示制作要求。(1)车身长度不超过25厘米;(2)用橡皮筋或气球作动力;(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5.课件展示制作小车的材料: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二、制订方案(一)观察小车模型1.教师:请大家观察玩具车模型,小车主要由哪些结构组成?这些结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学生分小组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和每个结构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将学生的想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二)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1.在课件上出示教科书中提示框里的内容。(1)动力方式:橡皮筋或气球作动力。(2)各部分所用材料。(3)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4)各部分的连接方式。2.提问:怎样安装橡皮筋和气球?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顾用橡皮筋和气球作动力安装的方法。3.提问:怎样增大小车的动力?怎样延长动力作用于小车的时间?师生一起交流,对于橡皮筋小车来说,增大小车的动力可以用增加橡皮筋股数和长度来解决。对于气球小车来说,增大动力、延长作用时间可以用大气球来解决。4.提问:每件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交流各部分所用材料,硬纸盒——车架,橡皮筋和气球——动力,吸管、连接轴和轮子——连接轴和轮子可以用吸管做轴套与车身连接,让轮子自由转动。5.教师补充:轮子能自由转动的同时,所有轮子必须能平衡着地。6.教师:请同学们在活动手册上绘制设计图,从“正面”“侧面”“上面”多个角度画出小车,记录下每部分的材料并标注尺寸。教师展示自己设计的小车方案和制作的小车,给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思考、设计制作的,组织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绘制设计图。【板书设计】设计制作小车(一)小车的结构【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明确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实际教学中,可适当丰富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有利于学生设计制作的小车多样化。但需注意保证各组实验材料相同,保证公平性。2.三视图的绘制,活动手册中提示学生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三个角度来绘制设计图,学生绘制的三视图可能不够规范,此处不作严格要求,只要设计图能反应学生的设计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