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类型讲授课课时安排1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材分析《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三节内容。由于长度和时间是生活中遇到最多的两个基本物理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让学生知道物理要对有关现象进行定量研究,比如测量物体运动的快慢,就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本节介绍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这些工具,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从而测量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以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观察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并动手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技的兴趣。重点长度的测量难点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准确测量教法教法: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学法:活动探究法、情景体验法、合作探究法教具教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沙漏、石英钟、多媒体课件、挂图???学具:刻度尺、课本、铅笔、图片、停表教学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课件:我国体育健儿刘翔2006年7月12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田径大奖赛110M栏比赛中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12.88秒。???提出问题:???在上述展现的情景中,你发现了几个物理量?(路程、时间、速度)???刘翔在110M栏比赛中的速度是多大呢?引入新课: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二)开启智慧探求新知???教师出示图片:(将课本图12.3-1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让学生观察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三)教师引领自主求新???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板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0-11内容,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长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长度单位用“拾级而上”来表示,便于学生记忆)???(播放课件)展示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2.5km= m= ㎜=???nm???6×105nm= m= cm(四)实验探究感悟新知???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让学生用手边的刻度尺来测量物理课本长和宽,老师巡回指导。???教师从学生中找出在使用刻度尺时错误的操作,进行展示,让学生们进行纠正,然后教师示范归纳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五)展示课件激趣益智???(播放课件)①2005年10月18日国家测绘局公布了对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新的测量结果为8844.43m。???②中国长城学会将联合国家测绘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利用航空遥感技术来准确测量明长城的长度。???(设计意图)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六)再求新知丰富智慧???让学生阅读课文P39的“科学世界-计时标准和工具的变迁”和P38面的“小资料”,根据所列举的例子讨论P38的“想想议议”,让学生归纳古代人和现代人所使用时间测量工具发展变化及方法上差异。??????教师讲述关于“时间”的小故事。(七)课堂延伸拓宽视野???1、P40“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5题???2、课外收集测量长度及时间的一些工具。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分发图片,让学生实测一下,看估测的准不准确,从而引出常见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三角尺)指导学生讨论P37“想想议议”,找出人体各部位的长度。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出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以及他们之间转换,并要求学生记忆。???通过分组实验,熟练地掌握秒表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做一些小游戏来测量时间)通过学生喜爱的体育竞赛来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为后面学习作辅垫。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估测与实测的对比,知道“测量”在生活及其他方面应用的重要性,建立实验的思想。让学生建立从“观感”到“实践”的物理思想。旨在通过探究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和知错纠错能力、学生的动手参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长度、时间及其测量长度的测量2、时间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工具:表方法:方法:反思本课设计注重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思维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物理学科实验探究教学的理念。通过情景展示、指导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分析归纳、小组合作讨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这一教学资源。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课堂的掌控,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