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升华和凝华主备教案?复备教案?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师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霜”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4)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实验准备?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纸锅、课件、投影片、秒表、火柴、铁架台、石棉网、三芯酒精灯若干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从冰箱里刚拿出的不锈钢杯子,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壁,看一看、摸一摸。我们知道物质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或固态,那么物质能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二、合作交流互动探究1.探究碘的升华、凝华【做一做】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用热水加热。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点拨】师:同学们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小结归纳】(板书)【应用】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卫生球变小;③用久了的灯丝变细凝华现象:①冰棒表面的“白粉”;②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③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多媒体展示】“生活、物理、社会”:用干冰起先人工降雨的过程。【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人工降雨”的短文。【议一议】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例1]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现象;卫生球放在衣橱中,过几个月后,变小或消失,这又是现象。[练习1]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凝华现象。霜应结在玻璃的内[练习2]下列现象都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洒地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C.江面上形成大雾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例2]在实验室里常用干冰为获得低温,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变式1]在火箭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为防止火箭舱内温度过高,在外层涂有一层特殊材料,这层特殊材料厂的作用是()A.材料良好的隔热层使招数传不进舱内B.材料升华放热吏热量散失C.材料是良好的导热体使热量很快分散D.材料升华吸热使外壳温度不易升高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生活中的物理当堂巩固?学生作业?《能力培养》?板书设计?2.4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升华和凝华现象:3、利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现象??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中,通过复习已学的物态变化引入新课,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节约了时间,取得了教理想的教学效果。1、在碘锤实验改进为直接放在热水中加热,不用酒精灯加热,引导学生观察前后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因为碘的熔点是113.70℃,而热水的温度远低于113.70℃,所以,碘不可能熔化,看到的是固态的碘直接升华为气态的碘蒸气。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易于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确信升华和凝华现象。2、在升华、凝华现象的教学中,恰当应用电子白板播放用干冰制造白雾和“人工降雨”的模拟视频,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弥补了实验的不足,落实了高效课堂。3、利用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增强了互动性和重点呈现性,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重视,还能提高记忆效果,同时增大了课堂的训练量。如通过白板的书写功能对PPT进行批注,利用遮屏功能局部重点呈现,利用白板快速、多样呈现练习题等。但美中不足的是本节课实验操作较少,在知识拓展上还应取舍,以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还应减少过多过繁的白板操作,避免成为教学的累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