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课型新授课教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实验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以及实像、虚像的区分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演示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具多媒体PPT、实物投影仪、玻璃板、镜子、蜡烛、三角板、白纸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依据一、引入新课由“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思考:猴子为什么认为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们能捞到月亮吗?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平面镜成像”二、新课讲授一)明确“平面镜”的定义澄清概念:除了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墙面等都可以作为反射面成像,他们统称为平面镜。问题:一个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下列四幅图中,哪幅图是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可能出现的猜想: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称…3、实验检验以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思路①怎样找到像的位置?(教师演示镜子成像,想用手指出镜子背面像的位置,却看不到手,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换成玻璃板再试,可以指出像的位置)②怎样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以两个学生比身高的最简单方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给蜡烛和像比大小)③怎样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从学生的猜想入手,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学生回答:需要测量、比较。教师介绍实验中白纸的作用,强调白纸上需要记录三个位置:物体位置、像的位置、玻璃板的位置。记录三组位置之后再取出白纸进行测量)④如何辨别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光屏上没有像,说明是虚像)课件展示实验的流程,强调时验中的注意事项:1.选择薄玻璃板较好一定要描出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多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对实验中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4、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实验成果展示给大家,讲解本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预测可以得出实验结论: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也可能出现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教师提问:实验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问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呢?预测出现的问题:①点燃的蜡烛有两个像(分析原因: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选用薄玻璃板做实验更好)②燃烧一会之后蜡烛不等长了(教师提问:没错,这是利用蜡烛成像的缺点,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同学们课下思考怎样做才能既保证完全相等,又保证成像清晰呢?)③蜡烛怎么也不能与像重合(教师演示,倾斜的玻璃板所成的像在玻璃板的斜上方悬空位置,在桌面上找像,必然找不到。拓展:这个现象启发人们把小轿车的挡风玻璃设置成倾斜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提出:刚才我看到有人把像与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了,其他同学也试试,看看这条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引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提出:如果用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白纸上能呈接到像吗?(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发现白纸上接不到像,引出虚像一词,为接下来揭示平面镜成像原理做铺垫。)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回忆小孔成像内容,定义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够用光屏呈接到的像叫做实像。展示光线照射到平面镜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找到虚像的位置,定义虚像:并非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呈接到光屏上的像叫做虚像。平面镜的应用从两个方面展示平面镜的应用:成像:照镜子化妆打扮、牙医用小镜子观察牙齿的侧面、将平面镜放在室内可以增大视觉空间等。改变光路:潜望镜、太阳能电站等。知道平面镜不仅仅是镜子。依据生活经验判断运动员的像,意见不一,需进一步学习。很多同学认为平面镜只是我们日常用到的镜子,将平面镜的定义拓宽之后,为设计实验环节的玻璃板替换镜子做铺垫。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图片,大胆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利用器材尝试学生之间讨论学生改为玻璃板后再尝试学生利用器材尝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解决方法学生利用器材尝试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解决方法学生选取适当的器材,分组进行实验。要求:1、确定像的位置2、比较出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3、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4、找出平面镜成像的其它特点各组代表进行发言,说出自己组总结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展示出来,师生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到生活处处皆物理。通过观看图片找成像特点,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明确探究目的,通过讨论逐步确定实验的方案,由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并改进。使学生明确如何利用白纸记录像、物体、玻璃板的位置。使学生关注实验细节,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度。使学生在对实验设计清晰明了的基础上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目的性强,实验效率高。让学生有探究后收获结论的成就感,并从一组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了解大部分学生实验时会遇到的问题。出现问题之后,带动全体同学一起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体会到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及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思考思考:平面镜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学生自由回答将小孔成像现象与平面镜成像作对比,给出实像虚像的定义,使学生掌握辨别实像和虚像的标准,为第五章凸透镜成像做铺垫。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鼓舞学生努力学习,利用知识造福社会三、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帮助学生掌握。四、达标检测通过达标检测巩固新知识五.布置作业A组:完成新课堂本节练习B组:整理好学案板书设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对称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