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教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认识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机械运动【教学难点】对微观世界运动的认识。【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具】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两个铅块(事前用小刀刮亮)铁架台,钩码;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运动是个多义词,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运动?学生再举出一些运动现象:天体运动(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大气和水的流动、人跑步……通过观看图片和动画以及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物质世界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整个世界都在运动。而最简单又最基本的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就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组织同学看课本图,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问: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器材: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如右图。抽去玻璃片,观察到什么现象?(注意: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播放录像,观看硫酸铜扩散实验。指导学生看彩图,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开始,10天后,20天后,10天后的情形。指出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总结归纳如下: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不停地运动,结果使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不仅表明分子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器材:两个铅块(事前用小刀刮亮)铁架台,钩码。实验现象:用力将两个纯净的铅块挤压在一起。下面可吊上一重物。板书: 1、在互相讨论中和教师引导下,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 2、在自学、讨论和教师互动交流过程中,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3、在教师引导下明确个人坚持体育锻炼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价值。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明确个人坚持体育锻炼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课的开始 1、教师宣布学习内容。 2、学生齐读“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课题。 3、教师提问,为什么学习这个内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内容。 (2)目的。 (二)活动一、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有什么价值 1、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原有理解体育锻炼价值的基础上,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价值,进而提高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活动形式。小组讨论,推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提出分组讨论要求。 (2)小组讨论。 (3)教师巡视指导,搜集信息。 (4)小组推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5)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利用课间或挂图,形象直观地补充讲解。 4、教师小结。 (三)活动二、说一说“你参加过的或观看过的最难忘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谈谈自己的感受、体验或收获。 1、活动目的。分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感受、体验和收获激发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2、活动形式。同桌讨论、班上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语言组织。 (2)同桌同学之间交流。 (3)推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4)教师归纳与学生互动。 4、教师小结。 (四)提问讲解 1、教师说出“生命在于运动”的体育格言,提问学生,你们能说一说你知道的体育格言。 2、学生交流体育格言。 3、引导学生观看毛泽东参加体育锻炼的视频。 4、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对毛泽东参加体育锻炼的介绍。 5、引导学生谈观后和读后的感想。 6、教师解释、归纳毛泽东的体育思想观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体育锻炼价值的理解。 7、教师小结。 (五)学习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策略。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观点。 2、归纳学生认识观点,用课件或挂图给出教科书中正误的内容。 3、引导学生针对有关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