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2)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我们知道物质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或固态,那么物质能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实验:人工造“雪”【做一做】将碘锤缓慢放入装有开水的杯中加热,注意观察锤中碘的状态变化【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小结:1.升华和凝华(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化。(3)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举例】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卫生球变小;③用久了的灯丝变细。凝华现象:1冰棒表面的“白粉”;②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③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人工降雨的有几种方法?分别向云层中喷洒什么?干冰升华的应用1.人工降雨2、舞台的烟雾3、冷藏食物.应用迁移1.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据《齐鲁晚报》报道,2005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积雪,然后过了1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是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使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很惊讶。2.常温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数据可知,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与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有什么好处。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四、课内练习1.下面几组物态变化过程都放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B.熔化、液化、凝华C.凝固、液化、凝华D.凝固、汽化、升华2.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夏天自来水管上“出汗”B.冬天瓦上出现的霜C.吃冰棒的过程D.冬天的早晨出现的雾3、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A.早春的江面上皑皑白雪的消融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形成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a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卫生球逐渐变小用久了的灯丝变细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寒冬窗玻璃内表面的冰花冰棒表面的“白粉”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