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违 课件(共39张ppt+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法不可违 课件(共39张ppt+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诚实
守信
诚信无价
践行诚信
践行诚信
1.树立诚信意识
2.运用诚信智慧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以诚实守信为荣,
诚信无价: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和标识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复习
诚实、守信。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次的价值准则。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违法行为
思考:以上视频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5.1
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法律的作用?P46
01
违法行为的含义。P48
02
违法行为的分类、区别和共同点。P48
03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
典型表现有哪些?
P49-50
04
怎样预防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P51
导学目标:
05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本来自尊心挺强的他,结果丢了大面子。
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偷窃可以是一般违法行为,还可以是犯罪行为。如果偷窃涉案数额达到当地刑事立案标准,就是犯罪行为,达不到刑事立案就是一般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
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
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法律明确告之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法律的
(规范)指引作用
法律还告之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的
评价作用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法律的
强制作用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知识点1、法律的作用?
知识点2.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知识点3、违法行为的分类(一)
认识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镜头一
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侵犯他人的财产权
民事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P47
镜头二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的处罚。
扰乱公共秩序
行政违法行为
镜头二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刑事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我国的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它规定对扰乱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比一比
三种违法行为的不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
(如民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民事责任
欠债不还、
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
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受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
扰乱治安、偷税漏税欠税、
闯红灯、破坏公共设施、动车吸烟
最严重
(犯罪)
刑事处罚
杀人、放火、投毒、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贩毒、爆炸、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
行政法
律规范
如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事法律规范
(刑法)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等。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一般违法
行为
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知识点3、违法行为的分类(二)
认识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不同种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
2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
1
都有社会危害性。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作用: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
(1)行政违法行为
你自己或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情吗?有什么危害呢?
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违法
(2)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
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著作权法》
违法
相关
链接
民事权利包括:
财产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等。
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
名誉
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合同法》
违法
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相关
链接
市场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既要靠道德的约束,又需要合同法律的保障。合同,又称契约,是由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协议。合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为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总则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从事民事活动的指南。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应当遵循自愿原则、遵循公平原则、诚信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人:公民
法人: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
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社会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由民法来规范。
拓展
4(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
等行政违法行为。
(2)侵害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
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知识点4.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那么,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
自由讨论
遵章守法
承诺书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为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青少年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承诺:
1、提高对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的认识,自觉依法规
范自己的行为。(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3、在社会交往中,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承诺人:XXX
2019年X月X日
(如何遵章守法?)
(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
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
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
积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
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
展。
知识点5.怎样预防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
法不可违
违法
无小事
1、法律的规范作用
3、违法行为的类别
2、违法行为的含义
警惕身边
的违法行为
1、警惕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
2、警惕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3、如何遵章守法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课堂小结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
3.张某和一个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但入职不久就怀孕了,公司以各种理由辞退了她。
知识竞赛
4、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6、在动车上吸烟导致列车运行受影响。
行政违法行为
7、开车闯红灯,被交通管理部门扣分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5、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8、醉酒驾车闯红灯,撞到行人并肇事逃逸。
刑事违法行为
典型例题:丽江最近不太平静。先是春节前曝出有女性游客被恶意毁容,春节期间又有游客在某餐厅遭遇殴打。根据当地警方的通报,前起案件中的施暴者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而后起事件中的打人者也已被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两起案件的作案者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B
1.为安定香港社会形势,特区政府行政会议于2019年10月4日上午通过引用《紧急情况规例条例》立法禁止蒙面。《反蒙面法》将于5日零时生效,违法者最高刑罚为监禁一年。这体现了(

①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④违法行为必定要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D
课堂演练
2.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下列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A.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B.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C.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D.小江多次拨打
119
谎报火情
3.2019年10月1日下午6点,南宁交警在银海平乐路口,发现一辆有超员嫌疑的客车。超员17人,随后民警依法暂扣车辆处罚并对乘客进行了卸客转运。客车司机的行为(

①扰乱了公共秩序
②属于犯罪行为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④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C
课堂演练
D
A
4.图片“欠钱不还”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课堂演练
5.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
物的行为???
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
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
D.殴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为?
B
课堂演练
6.所谓违法行为,是指(

①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②根据违反的法律的类别,可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③违法行为就是犯罪
④根据对社会的危害度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C
7.图片“谎报险情”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B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8.如图所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9.下列属于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
①行人闯红灯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 
③明知赃物而购买
④没有依法履行合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D
10.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对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法律无所不能,能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 
③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