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2《凝聚法治共识》学教设计核心素养: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二、课程标准3-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解读:本课主要对应的是课标3-3-2中的后半部分内容: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不仅需要政府规范自身,建设法治政府,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厉行法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三、教材分析本课为九上《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的第二框内容,是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最后一课内容。本课为前一课《夯实法治基石》的延续,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法治中国建设对政府和公民的基本要求。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相应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也掌握了基础法律知识,但法律意识、公共参与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五、学教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案例分析,知道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理解依法行政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强化法治意识。2.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厉行法治的要求,理解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凝聚社会力量,提高公共参与意识。六、学教重难点重点:知道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理解依法行政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明确厉行法治的要求。难点:理解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凝聚社会力量,提高公共参与意识,强化法治意识。学教方法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七、学教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环节一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提炼政府的宗旨和作用呈现问题: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的宗旨环节二按要求自主阅读,在书本中提炼相关知识点,并在课堂中分享呈现自主阅读要求给予充裕自学时间通过案例分析和设问,帮助学生理解依法行政对法治政府的要求环节三按要求分析案例,提炼信息提供交警佩戴执法记录仪和温州拆迁案例,层层设问环节四按照要求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深入探讨。小组合作:提供视频案例和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学生答案明确厉行法治的要求,认识到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初一男孩向“不戴头盔阿姨”唐僧式普法你最欣赏视频中的哪一人物?请简单说说理由。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4.2凝聚法治共识目标导引1.政府的作用及宗旨2.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及要求3.厉行法治的要求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①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②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③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④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⑤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一)政府的作用及宗旨⑤民政局新课讲授①交通管理部门②工商部门③教育局④林业局作用1: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作用2:人们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1.什么叫法治政府?2.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分别是什么?3.如何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自主阅读P51-53,回答下列问题:(二)法治政府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客观真实记录执勤、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交警执法时为什么要佩戴执法记录仪?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案情简介:2018年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相关政府部门,为完成拆迁征地,在未与该街道舜岙村十余村民就补偿安置事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中断其对外通行的主要道路。该行为最后被判为行政违法行为。法律链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案例中温州该政府部门的行为为什么被判定为行政违法行为?依法行政的要求:依法行政的核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政府角度)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法定责任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如何促进依法行政:2.(个人角度)“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动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创新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新形式。②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8月22日,江苏省各地交警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百日整治活动(三)厉行法治小组合作:1.如何评价材料中这一活动?2.要真正解决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问题还需要哪些支持?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的权利义务观念。?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如何厉行法治:仔细阅读内容,并思考: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材料展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法治与德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2凝聚法治共识 学教设计.docx 4.2凝聚法治共识 课件.pptx 视频1.mp4 视频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