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练习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练习
选择题
1. 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百年抗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
A. 鸦片战争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辛亥革命
2.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屈辱的描述,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
C.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曾两次攻入北京,它们是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台湾人民发布广告声明:“惟台湾土地,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5.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辟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6. 下列有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林则徐虎门硝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C. 他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
D. 林则徐19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
7.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论述和史实中,最能体现其性质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是 ( )
A.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B. 太平军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抗的政权
C. 太平天国运动在慈溪打败了华尔的洋枪队
D. 太平天国提出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口号
8.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引进了大量西方的科技和机器 ②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③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 ④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
A. 奖励发明 B. 废除八股文 C .精简机构 D. 裁汰冗员
10.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从中可以看出魏源 ( )
A.救国主张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认为西方“火器”是雕虫小技,奇技淫巧
二. 非选择题
11. 大型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在央视开播,全方位阐释中国梦。
近代中国百年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也是一部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进行的探索史。如果你为该片录制梳理资料,请归类(填序号):
(1)反映近代中国屈辱史的资料:( )
(2)反映近代中国抗争史的资料:( )
(3)反映近代中国人探索史(向西方学习)的资料: (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中英《南京条约》 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⑤第二次鸦片战争 ⑥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⑦洋务运动 ⑧中日甲午战争 ⑨ 中日《马关条约》 ⑩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⑾“公车上书” ⑿义和团运动 ⒀ 《辛丑条约》 ⒁戊戌变法
12. 根据所学的知识解析下列问题。(11分)
【庚子之辱】1840年6月,英军乘坐47艘舰船挑起鸦片战争。47艘舰船载着侵略者的贪欲,也载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并请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差异角度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5分)
【甲午之痛】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2)“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开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4分)
【辛丑之殇】1900年7月英国著名的漫画杂志登载了《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绘画。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现状和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3)分析【辛丑之殇】,指出西方人眼中1900年的中国“崩溃”的依据是什么?(2分)
13.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共8分)
材料一: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皇帝同意其建议。
——摘编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皇帝同意其建议。
——摘编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材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1898年9月)
(1)材料一提到变法指的是哪一项变法?该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洋务运动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4分)
你认为谭嗣同的血有没有白流?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D 6.C 7.C 8.C 9.B 10.A
11. (1)②③⑤⑥⑧⑨⑩⒀
(2)①④⑾⑿
(3)⑦⒁
12.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中国专制皇权高度加强,政治腐败,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英国实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
(2)史实: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关系:甲午战败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败激发了有识之士变法图强的决心,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1教育网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 (1)戊戌变法 向西方学习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
(2)答案一:没有白流,因为变法虽然失败,但它让当时国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答案二:白流,因为变法最终失败,并没有实现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