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春夏与秋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及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对比实验,观察并了解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 三、教学难点: 四季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实验室,8个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中国位置贴上红色纸,分别在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8个方向围成一周,8个地球仪地轴倾斜于同一方向(北极星),中间置放白炽灯一盏。3米长的细线8根,另备强光手电筒一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四季的成因 一、情景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感觉到现在的气温怎样? 2、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四副图,学生说个季节的特点。 3、学生质疑、老师质疑。展示课题:春夏与秋冬。 二、新课探究 (一)太阳直射与斜射 1、讲述并质疑:地球表面的热主要来自于太阳。可为什么到了地球的温度就变了,而且变化还具有规律性。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低?什么时候的气温高?早晨、中午、傍晚时太阳照着我们,落在地上的影子有什么不同?气温有什么不同? 2、手电筒演示直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直射和斜射时光束有什么不同。(直射时光线集中,照射面积小;斜射时光线不集中,照射面积大。) 3、课件图示分析。 (二)四季成因的分析 1、讲述:地球上温带地区的四季情况。 2、课件演示四季形成的原因。 3、小结:地球绕太阳运行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先由学生讲,再有老师归纳) (三)模拟地球公转,四季成因。 1、带领学生进入模拟实验室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摆放的状态(重点观察地轴的方向),注意不要移动地球仪的位置和地轴的方向。 3、说明:中间的白炽灯表示太阳,8个地球仪表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到8个位置,地球仪上贴红纸的位置表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4、请8位同学将“中国”转向太阳,注意地轴方向不能改变。 5、打开白炽灯,看“太阳光”照射到“中国”时。阳光射入的角度。 6、用细线测量阳光照到地球上射入的角度。 7、比较8个位置上阳光照射到中国的角度的区别:地球运行到什么位置是阳光是直照的,地球运行到什么位置阳光是写照的? 8、分析小结四季的成因。 9、观察地球运行到8个不同位置时,阳光照射赤道的角度,比较阳光照射赤道时光线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和区别?观察地球运行到8个不同位置时,阳光照射到地球两极时,光线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和区别? 10、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 三、归纳总结 四季的成因: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也就形成了明显不同的温度。但是无论地球运行到什么位置,阳光始终是直射赤道地区的,因此地球赤道地区温度比较高,几乎没有温差的变化,此为地球上的热带地区。无论地球运行到什么位置。阳光总是斜照地球上的南北极,所以南北极温度较低,几乎也没有温差的变化,此为地球上的寒带地区。因此,地球赤道地区和南北极没有四季之分。 第二课时:四季与我们的生活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说一说四季的成因。 2、老师就四季变化情况进入新内容。 二、新课探究 (一)活动1、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1、讨论:四季人们的活动情况 2、交流汇报讨论情况 3、小结: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四季气候不同。有的地区冬天特别冷,夏天比较凉爽;有的地区冬天比较温和,夏天特别酷热。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一种呢?当地四季的生产情况。 (二)活动2、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1、动植物寒冬没有棉衣,酷暑没有空调。他们是如何抵御严寒酷暑的呢? 2、讨论:(1)当地家养的动物是怎样抵御严寒酷暑的。 (2)我们熟悉的一些植物是怎样抵御严寒酷暑的。 3、交流汇报 三、总结 1、介绍当地一些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式。 2、全课的主要内容。 四、课后练习 (一)填空 1、四季的形成与(?????? )的公转、(????? )的倾斜有关。 2、极昼和极夜现象与(????? )公转、自转和地轴(????? )有关。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 (???? );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 4、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③时,北半球阳光 (??? ) 射,是(?? )季;南半球阳光(??? )射,是(??? )季。 (二)判断 (???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三)选择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5、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6、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 五、课后延伸 1、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式。 2、注意观察,一年四季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时,突然产生一种奇想,即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四季产生的原因。在笔记的教学准备中体现为:实验室,8个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中国位置贴上红色纸,分别在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8个方向围成一周,8个地球仪地轴倾斜于同一方向(朝北),中间置放白炽灯一盏。另备强光手电筒一个。教学过程体现为:模拟演示(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摆放的状态(重点观察地轴的方向),注意不要移动地球仪的位置和地轴的方向。(2)说明:中间的白炽灯表示太阳,8个地球仪表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到8个位置,地球仪上贴红纸的位置表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3)请8位同学将“中国”转向太阳,注意地轴方向不能改变。(4)打开白炽灯,看“太阳光”照射到“中国”时。阳光射入的角度。(5)比较8个位置上阳光照射到中国的角度的区别:地球运行到什么位置是阳光是直照的,地球运行到什么位置阳光是写照的?(6)分析小结四季的成因。(7)观察地球运行到8个不同位置时,阳光照射赤道的角度,比较阳光照射赤道时光线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和区别?(8)观察地球运行到8个不同位置时,阳光照射到地球两极时,光线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和区别? 教学后自己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教学也非常成功,效果非常好。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一个“地球绕太阳公转”真是画面,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四季的成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