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学习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新课】一、燃烧:1.燃烧定义: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燃烧的特征:、、想一想:下列变化中哪一种是燃烧1.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2.食物的腐烂3.铁的生锈4.动植物的呼吸5.点燃火柴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最确切的是()A.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C.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二、燃烧的条件:实验7-1现象实验7-2现象实验现象实验分析铜片上的红磷:铜片上的白磷:水中的白磷:着火点: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物质白磷红磷木材木炭无烟煤着火点/℃40240250~330320~370700~750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可改变。3.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②;③、;练习: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三、灭火原理和方法:(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讨论:下列例子灭火的原因: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原理①②③课后练习:图一是本次实验,图二是课本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本次实验的优点是。(温馨提示: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污染环境)2.蜡烛能被剪灭是因为没有可燃物吗?导致其熄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4.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图一图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