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山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全科10份)打包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山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全科10份)打包下载

资源简介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2011年7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卷类型(A)、科目代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所以细胞只是单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多细胞生物个体的一个细胞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自2005年7月下旬以来,有关四川“怪病”——猪链球菌病致死多人的消息成为世界各地媒体关注的焦点。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体为一种细菌——猪链球菌,下列关于猪链球菌的推测错误的是
A.遗传物质是DNA B.没有核膜
C.不含核糖体等复杂细胞器 D.具有细胞壁
3.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观察切片时,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是因为低倍镜下易找到观察的目标
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放大光圈或换平面镜为凹面镜采光
C.低倍镜下的视野中,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像,此时不需移动装片,可直接换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D.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应为左上方
4.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将变成紫色
5.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葡萄糖、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D.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纤维素酶可以分解所有细胞的细胞壁
B.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一般是低等植物细胞
C.蓝藻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7.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期才会出现染色体
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中的两种存在形态
8.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白色母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并将此卵细胞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    C.白色母绵羊   D.白色公绵羊
9.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A.K+
B.H2O
C.甘油
D.脂肪酸
10.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紫,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热使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加温使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11.果子酒放久了会产生沉淀,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12.生物体中的主要能源物质、良好储能物质、直接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A.糖类、脂肪、ATP、光能    B.脂肪、糖类、光能、ATP   
C.ATP、脂肪、光能、糖类    D.糖类、ATP、脂肪、光能 
13.关于有氧呼吸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三个步骤都产生能量 B.三个步骤都产生[H]
C.三个步骤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步骤都能合成ATP
1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人为了吃到鲜荔枝,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而现在通过控制下列哪组条件就可以轻松获得新鲜的荔枝( )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 B.低O2,高CO2,零下低温
C.高O2,高CO2,零上低温 D.低O2,低CO2,零下低温
15.右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A.1:2
B.8:9
C.2:1
D.9:8
16.右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             
B.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D.动物细胞中,只有B~D段含有两组中心粒
17.下列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的是
A.蛙的口腔上皮细胞 B.蚕豆的叶肉细胞
C.蛔虫的受精卵细胞 D.人的神经细胞
18.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可以无限进行下去,所以任何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一般情况下,细胞都要经过发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
C.高度分化的细胞有可能永远失去增殖的能力
D.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19.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C.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相同
D.X射线若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则可能致癌
20.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表面积越大的细胞,其物质的运输效率越高
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C.细胞分裂是独立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材料需用解离液解离
2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2.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23.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24.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显性性状)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组成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最主要的差别是无丝分裂没有DNA的复制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睾丸中的精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D.精子形成过程中X与Y两条染色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6.基因型为Rr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RR、rr、Rr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②②③ C.③③② D.②③①
2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顺序是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2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A.精原细胞增大时 B.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C.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D.精细胞变成精子时
29.同一个体内,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的细胞最可能是
A.心肌细胞 B.神经元 C.白细胞 D.精子细胞
30.一条染色单体含有一条双链DNA分子,那么一个四分体含有
A.两条双链DNA分子 B.四条双链DNA分子
C.一条双链DNA分子 D.一条单链DNA分子
31.右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3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1:1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其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34.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表兄妹婚配,生了一个既有白化病(基因a)又有色盲(基因b)的小孩。这位表兄的基因型、已生小孩的性别和该表兄妹再生一个小孩患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A.AaXBY、男孩、1/4         B.AaXBY、女孩、1/16
C.AAXBY、女孩、1/16        D.AaXBY、男孩、1/16
35.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依次是
①RNA ②DNA ③DNA或RNA ④DNA和RNA
A.①②③ B.④④③ C.②③④ D.②②③
36.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
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B.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C.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遗传物质是DNA
3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衣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38.由50对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NA分子,按其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可区别为多少种,说明了DNA分子的什么特性:
①425种  ②450种  ③504种  ④遗传性  ⑤多样性  ⑥稳定性
A.①⑤ B.②⑥ C.③④ D.②⑤
39.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40.基因研究最新发现表明,人与小鼠的基因约为80%相同,则人与小鼠的DNA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是
A.20% B.80% C.100% D.无法确定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选不全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
41.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B.适当补充镁元素有利于绿色观叶植物的生长
C.休眠的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下降,代谢减弱
D.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
42.下列实验中,细胞处于生活状态的有
A.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43.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线粒体,含线粒体的细胞时刻都在进行有氧呼吸
C.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D.蛙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44.在呼吸作用中有CO2放出时,可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可能是酒精发酵 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45.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右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相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46.下列关于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相同
D.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则不一定相同
47.右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48.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高尔基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49.下列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1/2倍
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的相应的碱基比为1:2:3:4
D.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
5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染色体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51.(14分)右下图表示某绿色作物叶片细胞内有关代谢示意图。其中a、b代表细胞结构,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
(1)结构b是 ,物质④是 。
(2)结构a中进行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则①参与的反应是 阶段;若该细胞突然停止②供应,则短时间内a中C3 化合物含量将 。(填“上升、下降、不变”)
(3) 农业生产中,常采用疏松土壤的措施,增大土壤透气性,以提高细胞中[ ] 的含量,直接促进K+的吸收。
(4)写出C6H12O6最终产生CO2和H20的总反应式: 。
(5)若以该叶片为材料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则分离出的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数的第三条的名称是 。
52.(6分)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 ,乙病属于_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53.(14分)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像有 (填字母)。
(2)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甲中 (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 (填字母)。
(3)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乙图 (填字母)细胞中,乙图B细胞的名称是 。
(4)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则B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
(5)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决定性生理因素除了减数分裂之外,还需要通过    作用。
54.(6分)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的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②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菌落
(1)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的表达格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
④ 。
(2)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C C C D C B C A A C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A A B A B A C A D D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C B B B D C D B D B
题 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 案 B D B D D D A D D 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全对者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B CD BC CD CD AB BD BD AB 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51.(14分,每空2分)
(1)线粒体,丙酮酸(或C3H4O3);(2)光反应,下降;(3)⑤ ATP(全对方能给分);
(4)            
(5)叶绿素a;
52.(6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A,D;(2)1/2,aaXBY;(3)2/3(2分);
53.(14分,每空2分)
(1)abce;  (2)ac;c   (3)BC,次级卵母细胞; (4)aa; (5)受精;
54.(6分,每空2分)
(1)S型细菌的DNA+DNA酶+R型活细菌→R型菌落
(2)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使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把DNA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DNA的作用
C18O2
DNA的数目
E
D
C
B
O
A
2n
4n
时间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1年7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深邃(suì) 渲(xuān)染 叱咤(zhà) 悲怆(chuàng)
B.绮(qǐ)丽 颠簸(bǒ) 后裔(yì) 拾(shè)级而登
C.赐(cì)予 啮(niè)齿 弄(nòng)堂 畜(xù)牧
D.寒暄(xuān) 朱拓(tuò) 采撷(xié) 面面相觑(qù)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在这次学术讲座中,王教授先作了一个精彩的开场白,他的讲话热情洋溢,赢得满场掌声。王教授的讲话真是抛砖引玉,接着与会的不少学者先后发言,一个个都是行业的专家,学识渊博,观点新,有创见,语言逻辑性强,分析问题深刻中肯,的确为不刊之论。
A.开场白 B.抛砖引玉
C.中肯 D.不刊之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是否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B.根据纪律处罚条例,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一个孩子身心都能健康成长,关键在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起决定作用。
D.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 ,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二、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共22分)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往见
C. 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 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7.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shěn)由也
C. 妇啼一何苦 D. 何故而至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 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 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 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次北固山①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分)
答:
(2)解释颈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3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每空1分,共6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屈原《离骚》)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苏轼《赤壁赋》)
(3)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三、现代文必考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共16分)
孔 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是,《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那样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和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做得不好就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是他又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认为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的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而产生。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家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的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孔子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两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对其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出了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则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明白,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济事的。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 (原文有删改)
12. 关于造成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和孟子两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1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而孟子却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
C.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做事讲究礼尚往来,而孟子则根本不尊重“礼”,行事全凭己意。
D.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E.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成了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4.请联系全文,回答造成孔孟思想、言行不同的原因。(4分)
15.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根据文意分点概括说明。(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6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请在答题卡上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上打钩;否则,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 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 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 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西西洛正焦急地呼唤着,有人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医生说。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地照顾起父亲来。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经常昏睡的他每当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每当这时西西洛也很高兴,就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守在病床边的西西洛正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熟悉的声音使西西洛跳了起来,他冲出了病房。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站在那里,——“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 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 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 我正要出院。天呀!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 “请等一等,父亲!我现在还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父亲说完,吻了吻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
西西洛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背起衣服包,缓缓向外走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16.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6分)
17.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8.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 试作探究。(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一 代 学 人 傅 斯 年
韩石山
①傅斯年的七世祖傅以渐是清代开国第一状元,是康熙的启蒙老师。康熙曾为其祖宅题词“传胪姓名无双士,开代文章第一家”。他的曾祖傅继勋是清朝名臣李鸿章、丁宝桢的老师。他的父亲傅旭安曾任东平龙山书院院长。傅斯年六岁进入私塾,十一岁读完《十三经》,是 “五四”学生领袖之一;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广泛涉猎西方科学教育、文化典籍。这些使他形成了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
②抗战胜利后,大学复员的时候,本来是要让傅斯年当北京大学校长的,他觉得胡适更合适,就推荐胡适。胡适在美国一时回不来,他说那我就当代理校长,等胡先生回来就交给胡先生当。这个人办事很有魄力,很果断,当了代校长以后,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觍颜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自己来做。这就叫有担当。傅斯年学问好,办事能力也强。他是胡适的学生,胡适就很佩服他的办事能力,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能做最细密的绣花工夫,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的本领,这都是人世间最难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
③抗战开始后,因为他的名望和地位,当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相当于战时国会议员吧。这期间他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就是把行政院长孔祥熙赶下台。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还是比较廉洁的,到了抗战后期,就开始腐败了。最有名的案子是行政院长孔祥熙的美金公债案。傅斯年知道了这个案子,决定在参政会上提议案揭发。蒋介石知道了,让陈布雷以老报人的资格跟傅斯年谈谈,说这样做对中国的形象不利,他听从了陈的劝告,表示不提议案,但一定要在参政会上提出质询。
④说到做到,果然一九四四年九月七日,张群向国民参政会提出施政报告后,傅斯年就提出他的质询。对傅斯年的质询,财政部的答复,有些采取了敷衍塞责的态度,有些坚决否认。蒋介石怕事情闹大,亲自出面宴请傅斯年为孔祥熙说情,蒋介石问傅斯年:“你信任我吗?”傅斯年说:“绝对信任。”蒋介石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当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斯年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蒋介石最终免了孔祥熙的行政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之职。事情过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说:“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只有读书人保持气节,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出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他这样做,全是基于一个读书人的良知,一个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文天祥说的,“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真可以说是做到“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了。
⑤一九四九年,傅斯年随国民党政府到了台湾,任台湾大学校长。他当台大校长,在整顿台大校风上下了大力气,他曾在报上说:“我现在运用我曾三次在报纸上披露的一段话重说一遍,就是假如有人发现我,或是其他台大主持人,以人情收容任何一个学生,那么我们便是作弊,应该受国法的惩罚,并受社会的制裁。”同时在校长室门旁写着这样一行大字:“有为子女入学说项者,请免开尊口”。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上午,傅斯年因脑溢血去世,年仅五十五岁。
⑥这个人可说一生清贫,身无长物。临死前一两年,他的西装旧了,看见朋友买了套新西装,样式很好看,也想买一套,一听价钱很贵,就不买了。一个大学校长,买套好西装不应当算什么事,可他就是买不起。这样的人,真可说做到了孔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选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有删改)
19.请结合文本④段的内容,分析这篇传纪选材的的特点。(6分)
20.概括文本①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4分)
21.请结合文本,简述傅斯年先生的那些品质在今天还有积极意义。(6分)
五、语言运用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某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对话。(6分)。
(1)海南三亚 晴 24℃--32℃
(2)黑龙江漠河 小雪 -24℃--4℃
云南大理 多云转小雨 12℃--24℃
23.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6分)
说明:棒子即玉米,色黄。
(1)画面内容: (3分)  
(2)寓意:  (3分)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故事,你也许是故事的亲历者,也许是故事的聆听者,也许是故事的评说者……故事让你感动,故事给你启迪;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长。
请以“我与故事”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共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 13
答案 B B D B C B A B C AB
1.B 。(A. 渲xuàn,C.弄lòng D.拓tà)
2.B。(A.开场白:文章或讲话开始的部分。B.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用于此处不恰当。C.中肯:(言论)抓住要点,正中要害。D.不刊之论:指不更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3.D。(A. “塑造”与“环境”搭配不当。B. 缺宾语,应加“的处罚” 。C. 句式杂糅。)
4.B。(衔接连贯:①②句意思相同,②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②;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⑤与之对照呼应。)
5.C 。( “谢”应解释为“推托”)
6.B 。(A项均是介词“用”的意思;C项均是“才” 的意思;D项均是介词“替”的意思;B项前“因”是“于是”之意,后“因”是“经、由”的意思)
7.A 。(B、C、D全是正常语序,B老师为什么笑仲由呢,C老妇啼哭得是多么的凄苦。,D你什么原因(才)到了这个地步呢;A是介词宾语前置)
8.B。( “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错)
9.(1)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2)①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非…乎、盍、句意各一分)
②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若、第、句意各一分)
10.(6分)1.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哪个字用得好,1分;分析2分)
2.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景1分,情2分)
11.(每空1分,共6分)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4)多情自古伤离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现代文必考阅读。(共16分)
12.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虽然A和B两项也可以作为孔子与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原因,但是题干要求选择最主要的原因,从原文第5自然段中“或许……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一句来看,C项是其最主要原因。另外,D项的说法不够明确,不符合题干“最准确”的要求。
13.AB。解析:C项,“孟子则根本不尊重‘礼’”夸大其词,且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D项,说“可以平息”只是孔子的想法,而非实际情况;战国时期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E项,“取代”与“从此以后”属于无中生有。
14.答案:(1)与孔孟两人的个性有关;(2)《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对其有影响;(3)最主要的原因是,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通过对全文的分析可知,本题的有效答题区间为第5自然段。考生只要认真分析第5自然段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即可。
15.答案:(1)在人生态度方面:孔子“轻松愉快”、“悠闲”,孟子则“凡事紧张”。
(2)在对人性善恶理解方面: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孟子则主张性善论。
(3)在对待“礼”方面:孔子非常重视“礼”,孟子对“礼”则不大重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及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从全文来看,第1自然段为总说,第2至第4自然段写孔子与孟子的不同,第5自然段至最后写两者不同的原因。本题考查的是对第二部分内容的概括。此部分共3个自然段,从3个角度写了孔孟的不同:(1)人生态度;(2)人性善恶;(3)“礼”。只要抓住文中关键语句便可概括出答案。
四、选考类文本阅读(16分)
16.答: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3分)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3分)
17.答: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1分)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1分)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2分)。
18.答:①你真是我的儿子吗 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既熟悉却又十分陌生 到底是我病糊涂了,还是你认错人了呢 真是你吗,我的孩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3分)
②谢谢你了,善良的孩子!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谢谢你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我就要走了,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回去吧,孩子,愿神保佑你,愿你幸福!(3分)(探究要符合小说的情理,如①处应表现病人狐疑的心理,②处应表现病人感激的心理。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19.①选材典型。本段选取了赶孔祥熙下台这一材料,叙述了传主与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冲突,能够代表传主威武不屈的人文品格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典型性;(3分)
②记叙真实。介绍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直接引述了蒋介石与傅斯年的对话,突出了“传”的真实性;(3分)
20.第一段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传主家世,(1分)二是求学经历(1分)。说明传主品格的形成的原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传主思想的影响)(1分),为后文叙述传主的事迹作铺垫(1分)。
21.有以下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①办事果断,有担当:如处理北大伪教授的问题就敢于担当责任。②为人刚直不阿,不畏强权:如赶走任行政院长的孔祥熙,不怕得罪蒋介石。③爱憎分明,有良知和气节:如对伪教授的处理。④有责任感:担任参政院参政员和校长时尽职尽责。⑤严于律己,清贫自守:如担任台大校长时的言行。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传主的作为所反映的精神品格对读者具有教育作用。答题时必须要有品质的概括和举例。答对1点得2分,两点给4分,3点给5分,4点给6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五、语言运用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 (1)今天去三亚旅游,如果能带上一些防晒物品,会使你更加惬意。比起三亚,黑龙江的漠河却是另一派风光。飞舞的雪花会让南方的朋友欣喜不已。请您一定多穿些衣服,以防感冒。具体的天气情况是:
(2)北方的漠河用洁白的雪花迎接来访的客人,西南的大理则以温柔的小雨期待您的光临,加上舒适的温度,今天登临苍山、泛舟洱海,相信朋友们会流连忘返,提醒您带上雨伞。大理具体的天气情况是:
(提示:内容应扣紧三地气候、地域特点;语言要亲切、自然、连贯)
23.(1)一位厨师笑脸盈盈地拿着一块写着“黄金粥,每碗5元”的新牌子,替换原来挂在墙上的“棒子粥,每碗5毛”的牌子。
(2)讽刺了商家在食品的名字上作“文字游戏”来蒙骗顾客从中牟利。
或:讽刺批判商家在食品广告上故弄玄虚以招徕顾客,牟取暴利。
六、作文。(2009年重庆卷)“我与故事”二者的关系是并列的。“故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二是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我”限定故事中绝不能缺少“我”的参与,“我”可以是故事中的人物,“我”可以是故事的旁观者。“故事”也可以对我产生影响。可谓“我”中有“故事”,“故事”中有“我”,二者缺一不可。
附文段译文: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一元本来就是位好人,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各地方的知名人士。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个性谨慎而又有节制,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掉,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投靠,他看到了您,顾念和常允恭的旧交情,必定不会抛弃您。”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常母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作过官,那儿也许还有亲戚、朋友活在世上,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再度哭哭啼啼随人到金陵。打听过一二人都已经不在了,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门内有两株橘子树可以辨认。”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她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似乎在那里曾经见过面。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这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那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吗?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太太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杜环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
经过了十年,杜环担任太常赞礼郎的官职,奉诏令去祭祀会稽山。杜环回来路过嘉兴,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哪。”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这天正好是杜环的生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杜环家人认为这样不吉祥,就去劝阻他们。杜环说:“这是人之常情哪,有什么不吉祥呢?”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它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了。杜环更加谨慎地事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过世了。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敛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锺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文科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设集合,则( )
A.{1,2} B.{3,4} C.{1} D.{-2,-1,0,1,2}
2.数列的第10项是 ( )
A. B. C. D.
3.若,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4.在中,则的值是( )
A. B. C. D.
5.设,数列是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
A.80 B.81 C.54 D.53
6.不在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 )
A.(0,0) B.(1,1) C.(0,2) D.(2,0)
7.直线和直线平行,则( )
A. B. C.7或1 D.
8.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B. C. D.
9.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0.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成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
A.289 B.1024 C.1225 D.137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4,2,成等差数列。若=1,则 _____
12.已知圆C过点(1,0),且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l:被该圆所截得的弦长为,则圆C的标准方程为
13.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若前n项和为则 _____
14.若点在直线上,过点的直线与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2分)在中,
(Ⅰ)求边长的长度;
(Ⅱ)求的面积。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Ⅰ)求的值;
(Ⅱ)求()的值;
(Ⅲ)当时,求函数的值域。
17.(本小题满分14分)
(Ⅰ)已知,,求的最小值。
(Ⅱ)已知,求证:。
18.(本小题满分14分)
设为等差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19.(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直线:kx-y-3k=0;圆M:
(Ⅰ)求证:直线与圆M必相交;
(Ⅱ)当圆M截所得弦最长时,求k的值。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记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若,求的最小值;
(Ⅲ)求使不等式对一切均成立的最大实数。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高一数学(文科)
一、选择题(共10题,总计50分) 2011-7-7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C C B D A D B A C C
二、填空题(共4题,总计20分)
11.; 12.; 13.; 14.
三、解答题(共6题,总计80分)
15.解: (Ⅰ) 6分(Ⅱ) …… 9分
…… 12分
16. 解:(Ⅰ) ……4分
(Ⅱ) …… 8分
(Ⅲ)①当时,∵ ∴
②当时,
③当时,∵ ∴
故当时,函数的值域是 …… 12分
17. 解:(Ⅰ) …… 5分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的最小值是…… 7分
(Ⅱ)证明:∵
∴…12分
∴……… 14分
18. 解:(Ⅰ)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
∵ ,,∴ 即 ……4分
解得 , …… 6分 ∴ …… 8分
(Ⅱ), …… 9分
HYPERLINK "http://www."
…… 14分
19. 解:(Ⅰ)证明:(方法1)将圆M的方程化为 …… 2分
∴圆M的圆心M(4,1),半径=2 .
又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k(x–3)–y=0,即无论k为何值,直线恒过点P(3,0). …… 4分
∴|PM|=< ,即点P在圆M的内部, …… 6分
∴直线l必与圆M相交。 …… 8分
(方法2)将圆M的方程化为 …… 2分
直线l与圆心M点的距离, …… 4分
故: …… 6分
∴即,直线l与圆必相交。 …… 8分
(Ⅱ)在圆中,直径是最长的弦; …… 10分
∴当圆M截l所得的弦最长时,直线必过圆心M(4,1) …… 12分
把M(4,1)代入直线l的方程可得:即 …… 14分
20. 解:(Ⅰ)由题意得,解得, …… 2分
…… 4分
(Ⅱ)由(Ⅰ)得,

② ①-②得
. , …… 7分
设,则由
得随的增大而减小,随的增大而增大。时,
又恒成立, ……10分
(Ⅲ)由题意得恒成立
记,则
…… 12分
是随的增大而增大
的最小值为,,即. …… 14分东山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政 治 试 题
第Ⅰ部分 选择题(共7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②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③对一定阶级既实行民主又实行专政 ④统治阶级的民主意味着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近年来,“晒客”一词窜红网络。晒工资、晒消费、晒工作、晒宝宝……时下的“晒”成了公众的常用词,特别是人们越来越多地“晒”政治,“晒”也成为了社会的政治生活形态。“晒”政治表明( )
①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公民行使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③公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④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有人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这一观点( )
A.错误,没有认清公民的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B.正确,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的自由权利
C.错误,没有看到每个公民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D.正确,参与政治生活是党政干部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事情
4.一天,某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第一次参加对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160多个问题。这种选举方式( )
①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 ③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A. 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5.下列关于政府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政府的决策,是政府的事情,与人民群众无关
B.政府的决策,应从当政者的政绩考虑,不需要顾及人民群众的利益
C.政府的决策,应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出发,反映群众的意愿
D.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只与国家有关,对百姓没有影响
6.温州网2010年6月23日讯,公民可采取电话举报、面访、信函、预约等形式举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这是公民通过( )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A.信访举报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民主评议会 D.监督听证会
7.《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体现了( )
A.政府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B.政府在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C.政府在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经济职能
D.政府对医药卫生进行了直接管理,以保障民生
8.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这是由( )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B.我国政府的职能决定的
C.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D.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决定的
9.假如某个体工商户发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收费的情况,此个体工商户应该做的是 ( )
A.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B.找机会对涉事工作人员实施报复
C.找有关部门进行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通过张贴大字报揭露这些工作人员的违规收费行为
10.“对于公民来说,凡法无禁止就是自由的;而对于政府来说,凡法无授权就是当禁止。”这句话表明( )
A.政府的权力小于公民的权力
B.从根本上来讲,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宪法和法律
C.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公民的权力不受制约
D.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
11.下列部门中,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是( )
①人大的监督 ②审计部门的监督 ③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④监察部门的监督 ⑤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⑥法制部门的监督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大量的具体问题经《焦点访谈》曝光后,迅速得到有效解决。这说明( )
A.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只能依靠新闻媒体
B.新闻舆论监督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C.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政府权力的形式
D.只要有新闻舆论监督,就可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13.2008年9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广东、云南等地对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上述材料中人大常委会行使了( )
A.立法权 B.检查权 C.监督权 D.执法权
14.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以医保修改方案中许多条文仍存有争议为由,否决了市政府提交审议的城镇医保办法的议案。人大打破“惯例”,否决政府议案( )
A.会导致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矛盾
B.有利于监督政府改进工作,更好地对人民负责
C.说明否决权是人大的主要职权
D.说明政府无法单独行使权力
15.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说明( )
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D.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从党的性质看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7.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
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
A.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坚持求真务实、依法执政
D.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8.全国政协在过去50多年中,通过视察和建议,推动了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在内的经济建设,促进了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这体现了( )
①政治协商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②人民政协是我国的政权机关
③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有利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及其实施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9.我国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机关的是 ( )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法院
D.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20.据统计,目前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这表明 ( )
A.各民族已实现了完全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少数民族在政治上享有特殊的权利
D.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2009年6月19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指出,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求教徒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B.要求教徒把爱党、爱国和爱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C.要求教徒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D.要求教徒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22.在国际社会中,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各国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这体现了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 ( )
A.独立权 B.平等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
23.“历史和事实告诉我们,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 )
①保护和促进人权是一个主权国家的首要目标和职责 ②一个国家如果不能维护主权就不能维护人权 ③公民应当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④人权应当高于主权,人权是主权的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24.华尔街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促成了全球少见的协调一致的政策行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宣称与危机坚决抗击。全球联动救市的事实表明( )
①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 ②竞争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④ 金融风险是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5.联合国研究报告指出,富国与穷国之间收入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必须采取措施遏制贫富差距加剧的趋势,以免影响全球稳定。这说明 ( )
A.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B.贫富差距悬殊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C.遏制贫富差距悬殊就能解决和平问题
D.贫富差距过大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26.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强弱,不仅决定了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能力和对外贸易,影响着国民的教育程度和基本素质,而且直接制约着国家的军事力量的发展水平与规模,制约着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这主要说明 ( )
A.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发展是各国的首要任务
C.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是各国竞争的重点
D.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强弱是国家间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决定因素
27.我国自提出“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之后,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进一步向世界阐明:中国崛起的性质是和平的,中国崛起的方式是和平的,中国崛起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上述材料表明 ( )
①国家利益是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 ②国家力量决定一个国家的性质 ③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性质 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 双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得分。
28.2009年,广东全省性社会团体有138个承担政府委托,转移职能326项, 有184个获得政府购买服务收入9820万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这表明:( )
A.政府职能正逐步减少
B.政府职能正逐步市场化
C.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D.社会组织在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将会加强
29.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这些规定:( )
A.体现了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B.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
C.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结合
D.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
30.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新春团拜会上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民的尊严”被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 )
A.人民的尊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B.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C.政府工作重心正逐步转移
D.政府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1.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部分人大代表在互联网上利用QQ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E-mail、Blog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征求网民意见,并及时予以反馈,深受网民欢迎。这表明( )
A.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 B.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
C.人大代表的发言不受追究 D.人大代表受人民监督
32.2009年,云南省全面推进兴边富民,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特困民族地区扶持发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等工程。各级政府共投入民族专项资金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2%,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4%。上述事实体现了( )
A.民族特色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
B.国家投入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33.胡锦涛在第六十四届联大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累计免除49个穷国债务,对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这些措施( )
A.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B.反映了全球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C.表明了国际旧秩序已经瓦解
D.体现了我国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义务
第II部分 非选择题(共28分)
34.在我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合理作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因素罚款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政府权力设限,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为什么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主动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普遍认可?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作出分析。(12分)
35.2010年6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多伦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 四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同心协力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在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为推动世界经济尽早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胡锦涛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转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第二,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第三,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胡锦涛主席作出上述建议的理由。(16分)
东山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政 治 试 题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A C A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A C B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B A B A D CD BD BD
题号 31 32 33
答案 BD CD AD
34.(12分)
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4分)
(2)行政裁量权过大,容易导致行政机关任意裁量和难以正确裁量,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损坏法律的权威,背离人民的意志。(4分)
(3)政府主动规范行政裁量权,对正确履行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政府权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等都具有重要意义。(4分)
35.(16分)
答案: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二十国集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4分)
(2)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胡锦涛主席的建议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4分)
(3)胡锦涛主席的提议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发展,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4分)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上述建议有利于实现我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外交目标,有利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4分)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命题人:高一地理组 审题人:高一地理组 2011.07.0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
1.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成分主要是
A.臭氧 B.二氧化碳、水汽
C.尘埃 D.氮
2.右图为某天气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被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
B.a地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降水
C.c地刮西北风
D.b地雨过天晴
某日某报登载一则消息说“今日,吐鲁番市(约90°E,43°N)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9时30分,而日落时北京时间是18时30分。”根据这则消息,判断3~4题。
3.该城市此时的季节或节气是
A.春分 B.夏季 C.秋分 D.冬季
4.这天吐鲁番市的日出地方时大约是
A.6时 B.7时30分 C.8时 D.8时30分
5.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向斜、断层、背斜
C.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6.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回答7~8题。
7.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8.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的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9.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漩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上游来沙量减少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不论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还是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均有种植。下图为中国油菜分布及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乙地区位于沙漠西部边缘却有油菜田分布,其主导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11.图中信息反映出
A.长江三角洲油菜开花比四川盆地早
B.准噶尔盆地油菜开花比柴达木盆地早
C.热量对油菜开花日期的影响在我国北方地区最为明显
D.影响我国东部6月1日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12.1996~2006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扩张速度
C.城镇化水平已超过发达国家 D.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1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14.山西、内蒙古人均GDP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中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16.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17.一位农民说:“如果能卖到2000元一斤,我能在北京种出柑橘。”从这句话可看出农业生产归根结底取决于
A.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B.城市化发展的程度
C.工业化水平的高低 D.市场的需求
18.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多发展
A.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 D.资源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
19.城市内商业中心区位选择的最优原则包括
①气候最优 ②交通最优 ③市场最优 ④地形最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B.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C.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D.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21.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劳动力 C.市场 D.动力
22.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A.航天工业和钢铁工业 B.半导体工业和激光工业
C.飞机工业和化学工业 D.电力工业和核工业
23.下列工业部门其产品具有上下游关系的组合是
A.纺织厂——汽车配件厂 B.煤矿企业——钢铁厂
C.原油开采——汽车制造 D.轮胎制造——汽车销售企业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24~25题。
24.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25.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26.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 B.综合利用资源
C.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农田作物
27.运输工具与运输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管道运输 C.海底隧道 D.地下铁路
28.集装箱的迅速发展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
A.网络化 B.高速化 C.专业化 D.综合化
29.当前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肆虐
B.拉尼娜现象频发
C.大地震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D.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采取掠夺式的使用
30.下列属于循环经济特征的是
A.高消耗——高利用——低污染 B.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
C.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 D.低消耗——低利用——低污染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1~32题。
31.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32.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3.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
A.国际合作,解决酸雨跨国蔓延 B.人类与其他物种共同和谐生存
C.按本国的利益开发海洋资源 D.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34.下面是“有关设施与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各组排练顺序正确的是
A.①造纸厂②水泥厂③钢铁厂④飞机场
B.①造纸厂②钢铁厂③飞机场④水泥厂
C.①钢铁厂②水泥厂③造纸厂④飞机场
D.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飞机场④钢铁厂
35.下图表示“以煤为主要原料、燃料的工业部门及其产品去向的关系示意图”,判断正确的是
A.①钢铁工业 ②电力工业 ③化学工业 B.①化学工业 ②电力工业 ③钢铁工业
C.①电力工业 ②纺织工业 ③化学工业 D.①化学工业 ②电力工业 ③纺织工业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命题人:高一地理组 审题人:高一地理组 2011.07.07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综合题(共30分)
36.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4分)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下图左)。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下图右)。
(1)右图所示地层,深度1.6米处是湖沼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
前后比现在 ,理由是 。(4分)
(2)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
(3)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分)
37.图19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若图中①处为自来水厂,则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为 ,判断理由是 。(4分)
(2)据图分阶段(1968—1990、1990—2000)描述该城市的发展变化。(8分)
(3)分析工业区分布位置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B C B C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C D A D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C B B B C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A A A
36.(14分)
(1)湿润 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 (4分)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4分)
(3)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
③合理开采地下水; 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任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6分)
37.(16分)
(1)自西北向东南 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流经城市的上游(4分)
(2)1968——1990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出现了商业区。(4分)
1990——2000年:郊区新建绿化带;修建了高速公路;工业区由少到多且外迁;商业区增多;出现了卫星城。(4分)
(如果不分阶段回答,最多得4分,分阶段答出4点即可得8分)
(3)城市环境保护需要(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或市场扩大);郊区地价低(城区地价高)(4分)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1-7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Ag-108; K-39; Zn-65
第一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美国科学家将铅和氪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
A.47 B.175 C.61 D.57
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 )
A. 铝片与稀硫酸反应 B. Ba(OH)2 8H2O与NH4Cl反应
C.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D.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3.反应3X(g)+Y(g) 2Z(g)+2W(g)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后Y减少了0.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
A.v(X)=0.05mol·L-1·min-1 B.v(Z)= 0.10mol·L-1·min-1
C.v(Y)=0.10mol·L-1·min-1 D.v(W)=0.05mol·L-1·s-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C.油脂、蛋白质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5.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锌锰干电池 B.氢氧燃料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
6.现代医学证明,硒是人体中14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缺硒与贫血、冠心病、不孕症、癌症等疾病直接相关。因此,硒被誉为“生命的奇效元素”。已知硒元素与氧元素同主族,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H2Se比H2O稳定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SeO4
C.它有两种氧化物SeO2和SeO3 D.其单质常温下呈固态
7.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 )
8.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 + 2e- = 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Fe - 3e- = Fe3+
9.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
A. ;取代反应
B.CH2=CH2 + HBr CH3—CH2Br ;加成反应
C.CH4 + Cl2 CH3Cl + HCl ; 置换反应
D. CH3CH2OH + 3O2 2CO2 + 3H2O; 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C(s) + CO2 (g) 2CO(g)中,可使反应速率明显增大的措施是: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③增大CO2的浓度 ;④增加碳的量;⑤降低压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1. 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 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12.某有机物的结构为 , 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跟NaOH溶液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
13.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A.H+、Fe2+、NO3-、SiO32- B.Ag+、Fe3+、Cl-、SO42-
C.K+、SO42-、Cu2+、NO3- D.NH4+、OH-、Cl-、HCO3-
14.与CH3CH2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B.
C. D.
15.“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
A.除硫酸厂尾气:SO2 +2NH3 + H2O = (NH4)2SO3
B.消除硝酸工业尾气氮氧化物的污染:NO + NO2 +2NaOH = 2NaNO2 + H2O
C.制硫酸铜:Cu +2H2SO4(浓) = CuSO4 + SO2↑ + 2H2O
D.制硫酸铜:2Cu + O2=2CuO ;CuO + H2SO4(稀) = CuSO4 + H2O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丙>丁>乙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醇脱羟基,酸脱羟基上的氢原子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18.下列各组中的实验现象不能用相似的原理解释的是( )
A.葡萄糖和福尔马林(含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砖红色沉淀
B.活性炭和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在苯、已烯中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溴水层的颜色均变浅或褪去
D.金属钠遇水和乙醇均能产生氢气
19.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不能得到钾单质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Na
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0.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消耗n mol B2
B. 单位时间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消耗n mol B2
D. 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1.(14分,每空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部分,表中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a b
d e f
c g h
(1)上述 元素(填元素名称)可以形成硬度最大的单质。
(2)“神舟”六号飞船内需要有一种化合物来吸收宇航员呼出的 CO2,并释放出O2,你认为该物质应该是由上表中的 和 元素(填元素名称)组成的。飞船中需要制造一种适合宇航员生存的人工生态环境,应该在氧气中充入一种气体用于稀释氧气,该气体分子是 。
(3)表中元素g的氢化物稳定性比元素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填“强”或“弱”)。(4)将潮湿的由h元素构成的单质通过甲装置后,再通过放有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则甲装置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
①浓硫酸 ②NaOH溶液
③KI溶液 ④饱和食盐水
写出h元素构成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16分,第1-3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乙酸分子中的官能团分别是 、
(2)装置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
(3)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
(4)该反应属于哪类反应类型 。
A. 加成反应 B. 取代反应 C.水解反应 D. 酯化反应 E. 可逆反应
(5)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7)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发生脱水反应产生乙烯。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反应方程式为              。
此外,乙烯能用来生产环氧乙烷,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
工艺一:
工艺二:
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生产工艺是原子经济性好的反应,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
(填“工艺一”或“工艺二”)更环保、更经济。
23.(10分,每空2分,计算部分4分)I.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其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木屑与少量氯化钠、水等。它在使用之前需用塑料袋与空气隔绝。使用时启开塑料袋上的气孔,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来。当使用完后还会发现有铁锈生成。依上述现象回答:
(1)碳粉的主要作用是 。
(2)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 。
(3)试写出上述变化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负极: 。
Ⅱ.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重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要写计算过程)
24.(10分,每空2分)实验室用大理石等原料制取安全无毒的杀菌剂过氧化钙。大理石的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以下是提纯大理石的实验步骤:
(1)溶解大理石时,用硝酸而不用硫酸的原因是 。
(2)操作Ⅱ的目的是 。
(3)写出加入碳酸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所得滤液B是NH4NO3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

(5)写出滤液B的一种用途: 。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答案 2011-7
第一卷 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C B A D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A C AD AB BC AC CD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14分,每空2分)
(1) 碳
钠 和 氧 ; 氮气

①②③
(5) Cl2 + H2O = HCl + HClO
(16分,第1-3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羟基(或—OH) 、 羧基(或—COOH)
倒吸
防止液体暴沸
BDE
由题意知冰醋酸熔点16.6℃,因此当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时,自然想到升高温度让其熔化,方法多多:将其放置温度高于16.6℃的房间,或用热毛巾握持一会儿,或将其试剂浸入温水中。
溶液褪色 、 、 工艺二
(10分,每空2分,计算部分4分)
I.(1)与铁、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碳作电池的正极,从而加速铁的氧化
(2)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
(3) Fe - 2e- = Fe2+
Ⅱ.解:
两电极的总重量为60g,消耗的只有锌片,因此消耗的锌的质量为(60-47)=13(g),设氢气的体积为X:
Zn + H2SO4(稀) = ZnSO4 + H2↑
65g 22.4L
13g X=4.5L(或4.48L)
答:产生氢气的体积为4.5L(或4.48L)。
(10分,每空2分)
硫酸钙微溶于水
除去溶液中的Fe3+
Ca2+ + CO32-=CaCO3↓
取少量滤液,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作化肥(合理即给分)
一定条件
点燃
—CH2
CH=CH2
CH2OH
—COOH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科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英语听说
PART B Role Play(共8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8分)
In this part, you are required to act as a role and complete three communicative tasks: listen to a speaker, ask the speaker three questions and then answer five questions.
角色:你是游客
任务:询问当地的天气情况
下面请用英语提出三个问题。每个问题有20秒的准备时间。当你听见“滴”声时,开始提问。
Now please ask the speaker three questions. You have twenty seconds to prepare the question. When you hear a beep, begin to ask question.
在你的城市,秋天的天气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春天你常出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常在冬天做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用英语回答五个问题。每小题有10秒的准备时间。当你听见“滴”声时,开始回答。
Now please get ready to answer five questions. You are allowed ten seconds to prepare the answer. When you hear a beep, begin to answer the question.
1. 现在请准备回答第1个问题。
Please get ready to answer the first ques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现在请准备回答第2个问题。
Please get ready to answer the second ques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现在请准备回答第3个问题。
Please get ready to answer the third ques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现在请准备回答第4个问题。
Please get ready to answer the fourth ques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现在请准备回答第5个问题。
Please get ready to answer the fifth ques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C Retelling(共1小题;满分7分)
In this part, you are required to listen to a monologue and then retell it based on what you have heard.
梗概:
Mark在路上认识了Bill并成为了好朋友,毕业前3天Bill告诉Mark是与他认识时的欢乐时光挽救了Bill。
关键词:
tripped (绊倒)
knelt (跪)
graduation(毕业)
sleeping pills (安眠药)
save (挽救)
现在开始复述。
Now please get ready. When you hear a beep, begin to retell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科试题
第二部分:笔试部分
II. 语言知识运用
第一节 完型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boy was walking home from school when he saw a large, tempting (诱人的)apple on one of the branches of an apple tree hanging out over a tall fence. The boy wasn’t much of a fruit-eater, 1 a bar of chocolate if given the choice, but, as they say, the forbidden fruit can be tempting. Seeing the apple, the boy wanted it. The more he looked at it, the 2 he felt and the more he wanted that apple.
3 as high as he could, but even at his tallest 4 , he was unable to touch it. He began to 5 up and down , as high as he could, at the 6 of each jump stretching his arms to get the apple . Still it remained out of 7 . Not giving up , he thought , if only he had something to 8 on . His school bag wouldn’t give enough height and he didn’t want to 9 the things inside , like his lunch box , pencil case , and Game boy. Looking around, he hoped he might find an old box , a rock , or , with luck , even a ladder , but it was a tidy neighborhood and there was nothing he could use. He had tried everything he could think to do. Without seeing any other choices , he gave up and started to walk 10 . At first he felt angry and disappointed thinking about how hungry he had become from his 11 , and how he really wanted that apple .The more he 12 like this , the more unhappy he became.
However ,the boy of our story was a pretty smart guy, even if he couldn’t always get what he wanted .He started to say to himself . This isn’t 13 ,I don’t have the apple and I’m feeling miserable as well. There’s 14 more I can do to get the apple-that is unchangeable-but we are supposed to be able to 15 our feelings. If that’s the case, what can I do to feel better
1.A. preferring B. offering C. receiving D. allowing
2.A.sadder B. angrier C. hungrier D. tastier
3.A. Expanding B. Stretching C. Swinging D. Pulling
4. A. strength B. length C. range D. height
5.A.jump B. look C. walk D. glance
6.A.tip B. stage C. top D. level
7.A hope B. hand C. sight D. reach
8.A. put B. stand C. get D. hold
9.A. break B. shake C. take D. strike
10.A. back B. away C. up D. down
11.A. wishes B. beliefs C. efforts D. goals
12.A. thought B. imagined C. tried D. claimed
13.A. skilful B. cheerful C. harmful D. helpful
14.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everything D. nothing
15.A.change B. express C. forget D. describe
第二节 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标号为16—25的相应位置上。
Some people live in the world for body while others for dignity(尊严).
I once took a walk along the street 16 a Saturday dusk, with a Pepsi can in my hand. An old woman in ragged clothes, 17 was living on collecting used cans, jars and tins, moved slowly towards me, with a bag on the back! 18 (walk) nearer, she looked up at me and then fixed her eyes on my can. At that time, I hadn’t finished my cola, so I gave 19 several coins instead.
She stared at me for a few seconds 20 handed back the money. Quite confused, I asked: “Why not Isn’t that 21 you want ”
“I am not a beggar,” she said 22 (serious), word by word.
Instantly, I felt so sorry. I had intended 23 (help) her, completely misunderstanding her. Thus I hurt her. What I could do at that moment was only to drink up the cola and handed her 24 emptied can. This time, she gave me a smile with 25 (satisfy) and gratitude in her eyes. The woman is poor in material life but is so respectable as a man. I am not only moved but also have learned a good lesson.
III.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50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 Went Skydiving at 84!”
As a young girl growing up in the 1930s, I always wanted to fly a plane, but back then it was almost unheard of for a woman to do that. I got a taste of that dream in 2001,when my husband arranged for me to ride in a hot air balloon for my birthday. But the experience turned out to be very dull. Around that time, I told my husband that I wanted to skydive. So when our retirement community(社区)announced that they were having an essay competition and the topic was an experience of a lifetime that you wanted to have, I decided to write about my dream.
In the essay, I wrote about my desire to skydive, stating George Brush Sr. did it at age 80. Why not me I was just 84 and in pretty good health. A year went by and I heard nothing. But then at a community party in late April 2009, they announced that I was one of the winners. I just couldn’t believe it. Inspired by this, I decided to realize my dream, even though some of my family members and my doctor were against it.
On June 11, 2009, nearly 40 of my family and friends gathered in the area close to where I would land while I headed up in the airplane. My instructor, Jay, guided me through the experience. The plane was the noisiest one I had ever been in, but I wasn’t frightened—I was really just looking forward to the experience. When we reached 13,000 feet, Jay instructed me to throw myself out of the plane. When we first hit the air, the wind was so strong that I could hardly breathe. For a second I thought, “What have I gotten myself into ” But then everything got calmer. We were in a free fall for about a minute before Jay opened the parachute(降落伞), then we just floated downward for about five minutes. Being up in the clouds and looking at the view below was unlike anything I have ever felt—much better than the hot air balloon. I was just enjoying it.
Skydiving was really one of the greatest experiences of my life. I hope other people will look at me and realize that you don’t stop living just because you are 84 years old. If there’s something you want to experience, look into it. If it’s something that is possible, make it happen.
26. 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 in 2001
A. She flew an airplane B. She entered a competition
C. She went on a hot air balloon ride D. She moved into a retirement community
27. The author mentioned George Bush Sr. in her essay to .
A. build up her own reputation B. show her admiration for him
C. compare their health condition D. make her argument persuasive
28. How did the author feel immediately after she jumped out of the plane
A. Excited B. Scared C. Nervous D. Regretful
29. What did the author enjoy most when she was skydiving
A. The beautiful clouds B. The wonderful view
C. The company of Jay D. The one-minute free fall
30. Which word could be used to replace the word “instructor,” in Paragraph 3
A. doctor B. conductor C. pilot D. trainer
B
There were smiling children all the way. Charily they knew at what time the train passed their homes and they made it their business to stand along the railway, wave to complete strangers and cheer them up as they rushed towards Penang. Often whole families stood outside their homes and waved and smiled as if those on the trains were their favorite relatives. This is the simple village people of Malaysia. I was moved.
I had always traveled to Malaysia by plane or car, so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I was on a train. I did not particularly relish the long train journey and had brought along a dozen magazines to read and reread. I looked about the train. There was not one familiar face. I sighed and sat down to read my Economics.
It was not long before the train was across the Causeway and in Malaysia. Johore Baru was just another city like Singapore, so I was tired of looking at the crowds of people as they hurried past. As we went beyond the city, I watched the straight rows of rubber trees and miles and miles of green. Then the first village came into sight, Immediately I came alive; I decided to wave hack.
From then on my journey became interesting. I threw my magazines into the waste basket and decided to join in Malaysian life. Then everything came alive. The mountains seemed to speak to me. Even the trees were smiling. I stared at everything as if I was looking at i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ay passed fast and I even forgot to have my lunch until I felt hungry. I looked at my watch and was surprised that it was 3:00 pm. Soon the train pulled up at Butterworth. I looked at the people all around me. They all looked beautiful. When my uncle arrived with a smile, I threw my arms around him to give him a warm hug (拥抱). I had never done this before. He seemed surprised and then his weather-beaten face warmed up with a huge smile. We walked arm in arm to his car.
I looked forward to the return journey.
31. The author expected the train trip to be
A. adventurous B. pleasant
C. exciting D. dull
32.What did the author remember most fondly of her train trip
A. The friendly country people.
B. The mountains along the way.
C. The crowds of people in the streets.
D. The simple lunch served on the train.
33.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best take the place of the word “relish”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A. choose B. enjoy
C. prepare for D. carry on
34.Where was the writer going
A. Johore Baru. B. The Causeway.
C. Butterworth. D. Singapore.
3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A. Comfort in traveling by train.
B. Pleasure of living in the country.
C. Reading gives people delight.
D. Smiles brighten people up.
C
In the fall of 1985. I was a bright-eyed girl heading off to Howard University, aiming at a legal career and dreaming of sitting on a Supreme Court bench somewhere. Twenty-one years later , I am still a bright-eyed dreamer and one with quite a different tale to tell.
My grandma, an amazing woman,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 the age of 65. She was the first in our family to reach that goal. But one year after I started college, she developed cancer. I made the choice to withdraw from college to care for her. It meant that school and my personal dream would have to wait.
Then I got married with another dream: building my family with a combination of adopt(收养) and biological children. In 1999, we adopted our first son. To lay eyes on him was fantastic---and very emotional. A year later came our second adopted boy. Then followed son No. 3. In 2003, I gave birth to another boy.
You can imagine how fully occupied I became, raising four boys under the age of 8. Our home was a complete zoo---a joyous zoo. Not surprising, I never did make it back to college full-time. But I never gave up on the dream either. I had only one choice: to find a way. That meant taking as few as one class each semester.
The hardest part was feeling guilty about the time I spent away from the boys. They often wanted me to stay home with them. There certainly were times I wanted to quit, But I knew I should set an example for them to follow through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In 2007, I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It took me over 21 years to get my college degree!
I am not special, just single-minded. It always struck me that when you’re looking at a big challenge from the outside it looks huge, but when you’re in the midst of it, it just seems normal. Everything you want won’t arrive in your life on one day. It’s a process. Remember;little steps add up to big dreams.
36. When the author went to Howard University, her dream was to be_____________
A. a writer B. a teacher
C. a judge D. a doctor
37. Why did the author quit school in her second year of college
A. She wanted to study by herself.
B. She fell in love and got married.
C. She suffered from a serious illness.
D. She decided to look after her grandma.
38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author from Paragraphs 4 and 5
She was busy yet happy with her family life.
She ignored her guilty feeling for her sons.
She wanted to remain a full-time housewife.
She was too confused to make a correct choice.
39. What doses the author mostly want to tell us in the last paragraph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Little by little, one goes far.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Well begun, half done.
4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describe the author
Caring and determine.
Honest and responsible.
Ambitious and sensitive.
Innocent and single-minded.
D
Shay asked, “Do you think they’ll let me play ” Shay’s father knew that most of the boys would not want someone like Shay on their team, but the father also understood that if his son,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disabled, were allowed to play, it would give him a much-needed sense of belonging and some confidence.
Shay’s father approached one of the boys on the field and asked if Shay could play, not expecting much. The boy looked around and said, “We’re losing by six runs (分) and the game is in the eighth inning (局).I guess he can be on our team and we’ll try to put him in to bat in the final inning.
Shay struggled over to the team’s bench and put on a team shirt with a broad smile and his father had a small tear in his eye and warmth in heart. The boys saw the father’s joy at his son being accepted.
In the bottom of the eighth inning, Shay’s team scored a few runs but was still behind by three. In the top of the final inning, Shay put on a glove and played in the field. Even though no hits came his way, he was obviously joyful just to be in the game and on the field. In the bottom of the final inning, Shay’s team scored again. Now, Shay was scheduled to be next at bat. Would they let Shay bat and give away their chance to win the game
Surprisingly, Shay was given the bat. Everyone knew that a hit was almost impossible. The first pitch (投) came and Shay missed. The pitcher again took a few steps forward to throw the ball softly towards Shay. As the pitch came in, Shay swung at the ball and hit a slow ground ball right back to the pitcher.
The pitcher could have easily thrown the ball to the first baseman and Shay would have been out and that would have been the end of the game .Instead, the pitcher threw the ball right over the head of the first baseman, beyond the reach of all teammates, The audience and the players from both teams started screaming, “Shay, run to first! ” Never in his life had Shay ever run that far but made it to first base, wide-eyed and shocked..
Everyone should, “Run to second!” Catching his breath, Shay awkwardly ran towards second. By the time Shay rounded towards second base, the smallest guy on their team, who had a chance to be the hero for his team for the first time, could have thrown the ball to the second baseman, but he understood the pitcher’s intentions and he too intentionally threw the ball high and far over the third baseman’s head.
All were screaming,“Shay,Shay,Shay,all the way Shay.” Shay reached third base when one opposing player ran to help him and shouted, “Shay, run to third.” As Shay rounded third, all were on their feet, crying, “Shay, run home!”Shay ran to home, stepped on the home base and was cheered as the hero who the who won the game for his team.
That day, the boys from both teams helped bring a piece true love and humanity into this world. Shay didn’t make it to another summer and died that winter, having never forgotten being the hero and making his father so happy and coming home and seeing his mother tearfully hug her little hero of the day!
41.Not expecting much, Shay’s father still asked the boy if Shay could play, mainly because the father _________.
A. noticed some of the boys on the field were tired
B. guessed his presence would affect the boy’s decision
C. learned some of the boys on the field knew Shay well
D. understood Shay did need a feeling of being accepted
42. In the bottom of the final inning Shay was given the bat because the boys _________.
A. believed they were sure to win the game B. would like to help Shay enjoy the game
C. found Shay was so eager to be a winner D. fell forced to give Shay another chance
43. The smallest boy threw the ball high and far over the third baseman’s head, probably because that boy ________.
A. was obviously aware of the pitcher’s purpose
B. looked forward to winning the game for his team
C. failed to throw the ball to the second baseman
D. saw that Shay already reached second base
4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has nothing to do with Shay’s becoming the hero for his team
A. The pitcher did not throw the ball to the first baseman.
B. The audience and the players from both teams cheered for him.
C. The opposing players failed to stop his running to home.
D. One of the opposing players ran to help him.
45. What to you think is the theme of the story
A. True human nature could be realized in the way we treat each other.
B. Everyone has his own strength even if mentally or physically disabled.
C. Everyone can develop his team spirit in sports and please his parents.
D. The results of the game should not be the only concern of the players.
学习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标号为46~50的相应位置上。
首先,请阅读以下网站信息:
A.
B.
C.
D.
E. ( http: / / www. )
F.
请阅读以下人员信息,然后匹配人员与相关网站:
46. Lucas is experiencing the hardest time in life these days. As manager of a trade company, h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loss of a big business contract as he made a wrong decision. He wonders whether he has the ability to be a good manger, and he’s even considering leaving his job. He doesn’t know what to do and badly needs help.
47. Whitney has been out of work for several weeks now since she left her last job. She has been trying to find another one, but with no luck. She urgently needs a new job, so she’s searching for advice on how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her time so as to successfully get a job.
48. After a job interview, Ralph was told that the company would like to have him as one of its staff. He would sell the company’s products if he worked there. However, he’s not sure whether he is good at selling things or not, so he’s looking for a way to find out about this before taking the job.
49. Thomas Howard is 23 years old, working at a gas station. He earns little money every week, feels that his life is hopeless, and never thinks that things will be better for him. His mother is worried about this and wishes to find a way to inspire her son.
50. Katrina is quite worried recently, because her manager seems to be turning on her, criticizing her in front of her colleagues for things that she does quite well. What’s worse, he even tells others that she has several boyfriends at the same time, which is of course not true. She really wishes to find a way for her problem.
IV. 写作(共4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5分)
请根据句子意思,按照首字母或中文提示,填入恰当的单词,补全句子。
1. Will you_________________(支持) me in my campaign for election
2. He’s involved in the _______________ (组织)of a new club.
3. She was ashamed of her children’s bad ___________________(举止).
4. He fell in the water, much to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心) of the children.
5. Did 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 my message to my father
Do you know when India gained ________(独立) from Britain
7. We need both competition and _________________(合作).
8. Please find out the foods that give fibre for ______________(消化) and health.
9. You can tell from her __________(外表) that she has been ill.
10. Dogs are not ___________ (允许) in the building.
.第二节: 选词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account for; by accident; equipped with; in memory of ;looking forward to;reminded…of ;refer to ; search for ;Thanks to ;would rather
11. If there is any new word, you can __________ your dictionary.
12. I __________ go fishing than swimming.
13. We can ___________ whatever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14. Though ____________ only rice and muskets, our army won the war.
15. __________ his friends’ support, the poor student was able to finish university.
16. She is____________________ hearing from her boyfriend in Australia.
17.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people usually eat zongzi__________Qu Yuan,a great poet.
18. What he said ___________ me _________ my father, he once told me like that
19. — How did you find this important letter
— Quite ________.
20. He has been asked to ________ his absence.
第三节:新概念、课文背诵(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A)新概念
Across the Channel
Debbie Hart is going to swim 21.______________ the English Channel tomorrow. She is going to 22.______________ from the French coast at five o'clock in the morning. Debbie is only fourteen years old and she hopes lo 23______________a new world record. She is a strong 24______________and many people feel that she is sure to 25.______________. Debbie's father will set out with her in a small boat. Mr. Hart has trained his daughter for years. Tomorrow he will be watching her 26.______________ as she swims the long 27.______________ to England. Debbie 28.______________to take short rests every two hours. She will have something to drink but she will not eat any 29. ______________food.
Most of Debbie's school friends will be waiting for her on the English coast. 30.______________ them will be Erna's mother, who swam the Channel herself when she was a girl.
(B)课文填空
By chance I 31__________ an article about a doctor called Lin Qiaozhi, a 32__________ in women’s diseases. She lived from 1901 to 1983. It seemed that she had been very busy in her 33__________ career, 34__________ abroad to study as well as writing books and articles. One of them caught my 35__________. It was a small book 36__________ how to cut the death rate from having and caring for babies. She gave some simple rules to 37__________ for keeping babies clean, healthy and free from 38__________. Why did she write that Who were the women that Lin Qiaozhi thought 39__________ this advice I looked carefully at the text and realized that it was 40__________ for wom
第四节:基础写作 (共1小题,满分15分)
第一节 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假设你是李华。最近,你的英国笔友Mike来信说他参军了。同时,他向你了解有关在中国参军的要求以及你对参军的想法。请根据以下内容给Mike写一封回信。
[写作内容]
入伍条件:1. 年龄18—20岁2. 身体健康3. 身高:男, 1.62米以上;女, 1.60米以上你的想法:1. 自小崇拜军人,渴望尽早参军。2. 参军可以保卫祖国,丰富人生经历。3. 相信自己会喜欢部队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写作要求]
1. 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2. 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包含在5个句子中;
3. 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评分标准]
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结构连贯。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科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II. 笔试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第二节、语法填空
16. 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
19. ___________________ 20. ___________________ 21. ___________________
22. ___________________ 23. ___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
25. ___________________
IV. 写作(共三节,满分31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选词填空(共10小题,满分10分)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新概念、课文背诵(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A. 新概念
21. ___________________ 22. ___________________ 23. ___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 25. ___________________ 26. 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____
B. 课文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基础写作 (共1小题,满分15分)
21世纪教育网 Mike,
I’m glad to know that you have joined the British Army. Congratulatio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wish to know more about your life in the army.
Yours,
Li Hua
东山中学高一下学期分科调研考试英语科试题
参考答案:
Part B: (共8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8分)
Questions to ask:
1. What about the weather in autumn in your city
2. Do you often go outing in spring
3. What sports do you usually do in winter
Questions to answer:
Between 35 and 40 degrees.
In winter.
He has to wear woolen sweater.
Picnicking.
In the mountain.
Part C: (共1小题;满分7分)
On the way home, Mark knelt to help Bill pick up the things that Bill had dropped when he tripped. Mark walked Bill home and had a good conversation with him. They talked about their interests and had a pleasant afternoon and became good friends. Before graduating from junior school, Bill told Mark that it was he who saved his life, because before knowing Mark, Bill was going to kill himself with sleeping pills because of having trouble with some of his subjects.
II. 语言知识运用
第一节 完型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5 ACBDA 6-10 CDBAB 11-15 CADDA
第二节 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文章概要:本文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讲述了作者和一位以拣垃圾为生的老夫人之间的故事,从中作者领悟到了如何保持做人的尊严。
该项考点:动词2个(,非谓语2个,18/23)、连词1个(并列连词20)、介词1个(16)、名词1个(25),代词3个(关系代词17;人称代词19,连接代词21),副词1个(22)、冠词1(24)。其中,限制性填空(给出提示词)4个,自由填空6个。
16.答案为on。 考查在语境中介词搭配。
17.答案为 who。 考查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的正确使用。
18.答案为 Walking。 考查语境中(非谓语动词)现在分词的使用能力。
19.答案为 her。 考查语境中的宾格代词的使用。
20.答案为 and。 考查语境中并列连词的使用。
21.答案为 what。 考查表语从句中连接词的使用。
22.答案为 seriously。 考查形容词转换成副词的实际运用。
23.答案为 to help。 考查(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在句中的运用。
24.答案为 the。 考查语境中冠词的使用。
25.答案为 satisfaction。 考查动词转换成名词的实际运用。
III.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50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26—30 CDDBD 31-35 DABCD 36-40 CDABA 41-45 DBACA
第二节 信息匹配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46-50 CEADB
IV. 写作(共三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5分)
1. support 2. organization 3. behavior 4. entertainment/joy/delight 5. deliver
6.independence 7. cooperation 8. digestion9. appearance 10. permitted/allowed
第二节: 选词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1. refer to 12. would rather 13. search for 14. equipped with 15. Thanks to
16.looking forward to 17.in memory of 18.reminded…of 19. by accident 20. account for
第三节:课文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A)
21. across 22. set out 23. set up 24. swimmer 25. succeed
26. anxiously 27 distance 28. intends 29. solid 30. Among
(B)
31. came across 32. specialist 33. chosen 34. travelling 35. eye
36. explaining 37. follow 38. sickness 39. needed 40. intended
第四节:基础写作 (共1小题,满分15分)
21世纪教育网 Mike,
I’m glad to know that you have joined the British Army. Congratulations!
In China, if you want to join the army, you must be between 18 and 20 years old and in good health. Besides, males should be over 162 cm tall and females over 160 cm.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have been admiring soldiers very much since I was a child and I’m now eager to join the army as soon as possible. To be a soldier, I can defend my country and enrich my life experience. I’m sure I will enjoy my life there and become an excellent soldier soon if I join the army.
I wish to know more about your life in the army.
Your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s,
Li Hua
www.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2011年7月8日)
班级____ ___ 座号_ __ _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匀速圆周运动中,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A.向心加速度 B.线速度 C.向心力 D.角速度
2. 某质点在一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此段时间内
A.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在不断变化
B.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
C.速度一定在不断变化,加速度也一定在不断变化
D.速度一定在不断变化,加速度可以不变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相对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在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了距离S的过程中,物块m一直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对物块m做正功
B.弹力对物块m不做功
C.摩擦力对物块m不做功
D.摩擦力对物块m做负功
4.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卫星离地面的高度越高
A.周期越大 B.角速度越大
C.线速度越大 D.向心加速度越大
5.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8km/s,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8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0.5倍,则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A.32km/s B.16km/s C.8km/s D.4km/s
6. 用长短不同、材料相同的同样粗细的绳子各拴着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两个小球以相同的速率运动时,长绳易断
B.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短绳易断
C.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
D.与绳子长短无关
7.以速度v飞行的子弹先后穿透两块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钢板,子弹在钢板中受到阻力相同且恒定。若子弹穿透两块钢板后的速度分别为0.8v和0.6v,则两块钢板的厚度之比为
A.1:1 B.9:7 C.8:6 D.9:16
8.在高处的同一点将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v0分别竖直上抛、平抛和竖直下抛,则
A.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相同
B.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的功率相同
C.三个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D.三个小球落地时的动量相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外力对质点做的功为零,则质点的动能、动量都不变
  B.合外力对质点施的冲量不为零,则质点动量必将改变,动能也一定变
  C.某质点受到合力不为零,其动量、动能都改变
  D.某质点的动量、动能都改变,它所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10.一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h1双脚触地,并弯曲双腿缓冲,使其重心又下降了h2才停下,且h1=4 h2,则在触地的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约为消防队员所受重力大小的
A.2倍 B.5倍 C.10倍 D.20倍
二、双项选择题(共 6小题,每小题 5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 5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错选、不选得 0 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是一种常规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叫做新能源
C.大量消耗常规能源产生了“温室效应”
D.燃烧煤炭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雨水酸度升高,形成酸雨
12.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守恒
C.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13.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水平方向抛出两小球和,两球相遇于空中的P点,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右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P点,A球的速度大小大于B球的速度大小
B.在P点,A球的速度大小小于B球的速度大小
C.抛出时,先抛出A球后抛出B球
D.抛出时,两球同时抛出
14.亚洲一号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设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恒定,则关于亚洲一号说法正确的是
A.运行周期是一天
B.沿着一与赤道平面成一定角度的轨道运行
C.运行的轨道半径是一确定值
D.如果需要,可以定点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上空
15.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沿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形轨道做圆周运动,圆环的半径为R,关于小球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但总在圆周切线方向上
B.小球的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但总是指向圆心
C.小球的线速度的大小总是大于或等于
D.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的加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g
16.如图所示将一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物块。今让一小球自左侧槽口A的正上方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
  B.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
  C.小球自半圆槽的最低点B向C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小球离开C点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6分。)
17.(5分)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m/s。(取g=9.8m/s2)
18.(11分) 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实验小组A不慎将一条选择好的纸带的前面一部分损坏了,剩下的一部分纸带上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数值,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T=0.02s,重力加速度g=10 m/s2;重锤的质量为m,已知S1=0.98cm, S2=1.42cm,S3=1.78cm,则
(1)记录B点时重锤的速度表达式vB= _________(写计算式用字母表示) ;
(2)重锤从B点到C点重力势能变化量是__________;
(3) 记录C点时重锤的动能EKC=0.320m ,重锤从B点到C点动能变化量是__________;
重要说明:以上3空答案的数值或表达式的系数均取3位小数
(4)我们发现,△EP减 和△Ek增 并不严格相等,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 (13分) 如图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d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求:
(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A滑行的距离S。
20.(11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光滑定滑轮的半径很小,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现用一根伸长量可以忽略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可视为质点的甲、乙两物体,其中甲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乙悬在空中,放手后,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当一水平向右飞来的子弹击中乙(未穿出)后,子弹立即和乙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来回运动,若乙在摆动过程中,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偏角为α=60°,整个过程中,甲均未动,且乙经过最高点(此时乙沿绳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和最低点时,甲在斜面上均即将滑动。已知乙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0.9 m,乙的质量为m乙=0.99kg,子弹的质量m=0.01 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子弹射入射乙前的速度大小;
(2)斜面对甲的最大静摩擦力。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答卷
命题人:古良康 审题人:黄爱辉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三、实验题(共2小题,16分)
17. , 。
18.(1)vB=____ ____ ; (2)_____ _____ ; (3)______ 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计24分)
19.(13分)
解:
20.(11分)解: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答卷
命题人:古良康 审题人:黄爱辉
班级 ___ _ ___ 座号_ _ _ _ 姓名 成绩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A A C D A D B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D BD AD AC AC BC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6分)
17. , 0.7
18. ,0.142m, 0.140m ,
重物下落时受到阻力作用,重物要克服阻力做功而损失一部分机械能。
四、计算题(共24分)
19.(13分)解:(1)设物块B的质量为m,对物块B在d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 ①(2分) 由题可知 支持力 ……………………………………………② 由①②式解得 ………………………………………………③(2分) (2)设A、B分离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两物块相互作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 ………………………………………………………④ (2分) 对物块B由b点到d点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⑤ (2分) 物块A所受摩擦力 ……………………………………………⑥(1分) 对物块A分离后,由动能定理 HYPERLINK "http://www." EMBED Equation.DSMT4 ………………………⑦(2分) 由③④⑤⑥⑦式解得 …………………………………………⑧(2分)
20.(11分)解:(1)设子弹射入物块前的速度大小为v0,射入后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子弹击中乙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mv0=(m+m乙)v ……………… ①(2分)乙上摆到最高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 ② (2分)联立① ②解得 v0=300m/s ………………………………………………③(2分)(2)设甲物体的质量为m甲,说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斜面的倾角为θ,当乙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绳子上的弹力设为T1, T1=(m+m乙)gcos …………………………………………………… ④ (1分)此时甲物体恰好不下滑,有 m甲g sinθ=f+T1 ………………………… ⑤(1分) 当乙物体运动到最低点时,绳子上的弹力设为T2,由牛顿第二定律: ……………………… ⑥(1分)此时甲物体恰好不上滑,有 m甲g sinθ+f=T2 ………………………⑦(1分)联立②③④⑤⑥解得 N ………………⑧ (1分)
θ
m
m
θ
S
A
B
P
R
A
B
C
D
0.98
cm
1.42
cm
1.78
cm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011-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干要求,请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的代码涂在标准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
1.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2.唐李贤在《后汉书》注文中说:“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这里描写的生产工具的功能是( )
A.灌溉    B.排涝     C.冶铁      D.挖煤
3.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
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 ②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 ④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5.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6.右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D.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
7.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8.近几年来,中国民众对石化、电信、保险、水电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这些敏感话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信息时代
9.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
A.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B.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10.某报曾刊载:今天的上海市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
A.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美国经济侵略创造了条件
C.一战前夕掀起抵制日货、提倡美货的群众运动
D.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减免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税
11. 右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
的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12.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13.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 1898~1900年 B. 1901~1911 年
C. 1912~1927 年 D. 1928~1937年
15. 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指( )
A. 电视 B. 电影 C. 报纸 D. 广播
16.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 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 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17.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材料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最为类似的是( )
A.斯大林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18.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19.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上述材料说明(  )
A. 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 B. 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加大
C. 美国进入信息化社会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体制
21.斯大林曾经断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施五年计划 D.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2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表现出来的特点不包括( )
A.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B.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 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协调发展 D. 排斥市场和商品价值规律
23.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24. 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A. 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 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C. 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25.二次大战后,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源于1944年一次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②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③对世界经济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④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6. 据统计,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和区域的经济组织。为顺应潮流,中国和东盟作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  )
A. 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B. 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市场竞争激烈化 D. 商品结构复杂化
27.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
A. 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B.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
C. 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D. 2002年欧元作为欧元区单一货币正式启用
28.20世纪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的因素有( )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方式的出现 ④两极格局的结束
A.①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9.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30.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于2010年8月25日表示,自奥巴马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近一年来,并没有使美国轮胎进口总量下降,也没有帮助轮胎制造行业增加就业,相反却加重了美国消费者的负担。如果中国政府想继续反对美国对我国的这一不正当制裁时,可以通过下列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 )
(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请回答:(1)材料中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为作者提供历史依据。(4分)
(2)在第二阶段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2分)该时期的“全球化”对19世纪四十至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之一,采取哪些措施谋取经济霸权?(6分)针对第四阶段的情况,我国又该如何应对?(4分)
32.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的阿曼德·哈默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有深厚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哈默的胆识受到了伟大领袖列宁的赞赏,但因为当时党内争论不休,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并与哈默建立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友谊。……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材料二 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认为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准确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呈现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订购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酒桶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
材料三 1979年5月,81岁的哈默应邓小平的邀请,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美国企业家。此后,美方石油公司与我国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与中国内地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列宁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什么解除禁酒令?(4分)罗斯福的这种做法与当时的苏联有何相似之处?(2分)
(3)在材料三中,中国与哈默签署经济合作协议说明了什么?(4分)在对外经济上列宁提出租让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列宁相比邓小平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有何发展?(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哈默一生成功经商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答卷 2011-7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非选择题:( 2小题共40分)
31、(1)
(4分)
(2)
(2分)
(4分)
(3) (6分)
(4分)
32、(1)
(4分)
(2)
(4分)
(2分)
(3)
(4分)
(2分)
(4)
(4分)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30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C B B A C B D D C C B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B D A A C D D D B A D D C
二、非选择题:( 2小题共40分)
31、(1)历史依据: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开辟新航路,打破了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4分,史实、影响各2分)
(2)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2分)
经济结构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开办;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4分)
(3)美国措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建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推行马歇尔计划。(6分)
中国应对:扩大开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完善法制;创新科技;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等。(答对两个即可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2、(1)内战和外国的干涉使苏俄经济濒于崩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显现,实行新经济政策。(4分)
(2)原因:美国当时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4分)
相似之处: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3)说明:表明中国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济合作。(4分)
不同: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分)
(4)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和经贸合作;(2分)一个人要成功,需把握机遇,有良好信誉,有勇气和信心,勇于创新等。(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理科数学 2011-7-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则等于 ( )
A.     B.     C.     D.
2.经过圆的圆心C,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
A.x+y+1=0 B.x+y-1=0 C.x-y+1=0 D.x-y-1=0
3. 如图1所示,D是△ABC的边AB上的中点,则向量( )
A. B.
C. D.
4.已知满足,且,那么下列选项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5.方程表示的图形是( )
A. 一条直线 B. 两条直线 C. 一个圆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6. 若圆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和轴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B.
C. D.
7.等差数列的首项,它的前11项的平均值为5,若从中抽去一项,余下的10项的平均值为4.6,则抽去的是( )
A. B. C. D.
8. 定义,设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5,8]  B. [-5,6]  C. [-3,6]  D.[-8,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 已知向量不超过5,则k的取值范围是 .
10. 已知中,,则其面积等于 .
11. 若偶函数在内单调递减,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12.函数的最小值为 ;
13.已知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且点在直线上,若,则的最小值为 .
14.从盛满a升酒精的容器里倒出b升,然后再用水加满,再倒出b升,再用水加满;这样倒了n次,则容器中有纯酒精_________升.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已知B=45°,D是BC边上的一点,AD=10, AC=14,DC=6,求AB的长.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满足:,,的前n项和为.
(Ⅰ)求及;
(Ⅱ)令bn=(),求数列的前n项和.
17.(本小题满分14分)电视台应某企业之约播放两套连续剧.其中,连续剧甲每次播放时间为80min,其中广告时间为1min,收视观众为60万;连续剧乙每次播放时间为40min,其中广告时间为1min,收视观众为20万.已知此企业与电视台达成协议,要求电视台每周至少播放6min广告,而电视台每周只能为该企业提供不多于320min的节目时间(此时间不包含广告).如果你是电视台的制片人,电视台每周播映两套连续剧各多少次,才能获得最高的收视率
18.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直线:y=k(x+2)与圆O:x2+y2=4相交于不重合的A、B两点,O是坐标原点,且三点A、B、O构成三角形.
(1)求k的取值范围;
(2)三角形ABO的面积为S,试将S表示成k的函数,并求出它的定义域;
(3)求S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k的值.
19.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若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令.
(1)求的函数表达式;
(2)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并求出的最小值.
20. 设数列前项和为,且。其中为实常数,且。
(1) 求证:是等比数列;
(2) 若数列的公比满足且,求的通项公式;
(3)若时,设,是否存在最大的正整数,使得对任意均有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0~2011学年度东山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理科数学答案 2011-7-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D C A C B C B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 ; 10. 或 ;11. ;
12.; 13. 9 ; 1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5.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 在△ADC中,AD=10,AC=14,DC=6, 由余弦定理得
cos=,… 3分
ADC=120°, ADB=60° ……… 6分
在△ABD中,AD=10, B=45°, ADB=60°,
由正弦定理得, ………9分
AB=. ……… 12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因为,,所以有
,解得, ……… 3分
所以;==。 ……… 6分
(Ⅱ)由(Ⅰ)知,所以
bn===,……… 9分
所以==, ……… 12分
即数列的前n项和=。
17.(本小题满分14分) 解:设电视台播放连续剧甲次,播放连续剧乙次,广告收视率为(min*万人),则,………2分
且满足以下条件:
即 ………6分
作直线 即,平移直线至,
当 经过点时,可使达到最大值。(图)
………………………11分
此时,……… 13分
答: 电视台播放连续剧甲0次,播放连续剧乙次,广告收视率最大z=320(min*万人)。14分
18. (本小题14分)解:(1) ,而 …4分
(2) ………7分
,()…9分
(3)设
,………12分,
∴S的最大值为2,取得最大值时. ………14分
19. (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的图像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且对称轴为 ………2分
∴有最小值. ………3分
当,即时,有最大值;………5分
当,即时,有最大值;………7分
………8分
(3)设,则,
在上是减函数. ………10分
设,则
在上是增函数. ………12分
.∴当时,有最小值。 ………14分
20. (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由,得,两式相减,得,∴,∵是常数,且,,故
为不为0的常数,且由可得:,
∴是等比数列。………4分
(2)由,且时,,得,∴是以1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9分
(3)由已知,∴
相减得:,
∴,………12分
,递增,∴,对均成立,∴∴,又,∴最大值为7。 ………1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