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2011-2012年第一学期 三 年级 数学教学计划
制定人:李蓉芳
一、教材分析:
(一)本套教材特点:山东版小学数学教材是在教育部审查通过的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教学需要改编而成的,并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本教材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基础,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
◆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
◆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结构,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保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倡导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本教材在编写思路、栏目设计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本教材由众多数学家、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学科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及一线骨干教师编写,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二)本册教材特点: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母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体验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例如,认识学生自己的素材——“奇妙的变化”;反映学校和家庭生活的素材——“美化校园”、“摸名片”;认识大自然的素材——“动物趣闻”、“变化的影子”;反映社会生活的素材——“风筝厂见闻”、“富饶的大海”;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素材——“走进新农村”。
2、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口算、估算、笔算有机结合编排。“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只是在传统叫材中,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口算放在一个单元,将相关的估算放在其他单元,认为的将笔算与估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计算的策略。本教材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了解多种策略。四则混合运算也不再单设单元,结合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并进行学习。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印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4、强化问题意识的培养。
本册教材沿用了前几册的排特点,丰富信息的综合情境图让学生提问题。所不同的是,根据学生认知变化和能力的逐步提高,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逐渐增多,提示性的数学问题逐步减少。这样,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以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信息窗一,以简洁的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风筝厂的生产进度情况,提供了风筝的品种、已完成的只数、未完成的只数、离交货的天数等信息,但未出现提示性的问题。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
本教材沿用了前几册教材的特点,设计了“卡通问号”和“问题口袋”,目的是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三)教材重难点、重点: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二、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素材的选取。突显两点:一是大海的富饶,素材的选取以大海为背景,着力体现大海的富饶,物产的丰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也可勾起学生大海产生无限的向往。二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快乐。情境所呈现的都是大海边人们劳动的场景,5个信息窗的素材都呈现出劳动的欢乐、丰收的喜悦。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5个信息窗。依次是:出海归来——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购买海产品——制作贝壳画大海的富饶可以通过本图直接映射出来。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以远处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教材的设计意图正是如此:即让孩子感受收获的喜悦,感受大海的富饶,感受人们的劳动场面。情景图的立意有两个:一是体现生产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二是让学生认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财富。
三、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五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学生已具备了测量、比较的理念和动手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理解周长的意义,为下一步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打好基础。
六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学生在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时,注重从直观入手,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学生对具体、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
七、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计算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的基础。由于该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的有小的。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做名片和摸名片活动的情景,引发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五)学完本册应达到的水平: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2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5
2—5 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3
5—7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7
7—10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15
11--12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8
13--14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8
15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
实践活动——变废为宝 4
16--17 总复习 8

窗体底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