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青二中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高青二中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课题:( 4.2.1 氧气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时间: 审核: 一、学习目标 : 1.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 2.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 3.通过催化剂的探究学习,体会一切现成的方法都是通过尝试和探究得到的。 二、问题导学:依案扣本 专心自主 (自主学习课本 85 页至 87 页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活动天地4-2,思考】: 1.下列物质哪些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高锰酸钾(KMnO4) 氯酸钾(KClO3) 过氧化氢(H2O2) 甲烷(CH4) 氯化钠(NaCl) 水(H2O) 2.制取氧气的物质和方法有很多,你认为以下5种方案哪种最好?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①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从而分离出氧气; ②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③加热固体高锰酸钾(KMnO4)得到固体锰酸钾(K2MnO4),固体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 ④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得到固体氯化钾(KCl)和氧气; ⑤常温下,利用催化剂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H2O2)得到水和氧气。 【结合活动天地4-3,思考】 3.(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3)实验步骤:①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 ②连接装置之后,应先 ; ③向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向分液漏斗中加入___________; ④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 盖住瓶口,然后 于水槽中; ⑤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 缓缓滴入锥形瓶中,待导管口有 产生时,收集氧气; 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放在实验台上。 (4)思考:①反应所需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什么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 ③氧气如何检验和验满? 三、达标反馈: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工业制氧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本质区别是( ) A、都属于物理变化 B、都属于化学变化 C、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D、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4.已知实验室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加快双氧水分解的作用,某同学在用加热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中忘加了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 A.反应较慢,但产生氧气总量不变 B.反应较慢,且产生氧气总量减少 C.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不变 D.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减少 5.质量、浓度都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二氧化锰,分别同时加热,下列图像表示放出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6.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锥形瓶中装二氧化锰 ②旋紧胶塞 ③分液漏斗中加双氧水 ④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打开活塞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④①②③⑥⑤ D.④①②⑥⑤③ 7.现有两瓶气体,分别为空气和氧气,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 8、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液体分别为纯净水和双氧水,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 答案 二、问题导学: 1.甲烷(CH4) 氯化钠(NaCl):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利用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是比较符合环保、安全要求的常用方法。 考虑因素:①是否消耗能源②是否简便易行③是否环保、安全 3.(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④玻璃片 倒立 ⑤过氧化氢溶液 气泡连续均匀 ⑥正 ①节约用品;控制反应的速度 ②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的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气瓶,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③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满。 三、达标反馈: 1—6:CCBADC 能,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若明显变化则说明该气体是空气。 8.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再分别取等量的液体于试管中,产生气体的是双氧水,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纯净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