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青县第二中学共享教案 学科 化学 单元 六.燃烧与燃料 授课时间 课题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了解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进一步提炼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 重难点 1、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树立;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化石燃料的图片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过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持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维持平衡吗? 二.明确目标 三.新课学习: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活动天地6-6】寻找图像中的信息 1.认真观察课本P136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 (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 (2)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3)你还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2.认真观察课本P137图,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试讨论: (1)二氧化碳是怎样循环的? (2)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3)二氧化碳的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两幅图表中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转化能力,并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你认为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科学界对关于二氧化碳对于环境的影响,存在的三种不同的观点,辨析讨论。 【多识一点】低碳生活 【提出问题】从自身出发,说一说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做法。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投影】氧气的制取装置。 【经验交流】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次是: ①用什么药品制取:?2H2O2 2H2O + O2?↑ ②用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③正确的操作顺序是什么?如何验证、验满? 【教师引导】1.确定反应原理 从化学角度考虑,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必须满足什么要求? 【学生回答】结论:反应物中必须含有碳、氧元素。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信息导航】含CO32-的物质+酸→CO2 日常生活中含CO32-的物质主要有石灰石、大理石、碳酸钠等,常见的酸有稀硫酸、稀盐酸等。 【小组实验】试管A: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试管B: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试管C: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交流现象】气泡的多少、速率的快慢 试管A:反应非常剧烈,短时间产生大量气泡 试管B:刚开始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时间后,气泡逐渐减少 ,反应逐渐停止。 试管C:产生气泡速率比较适中 【获得结论】最合适的药品是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 【板书讲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反思评价】从制取二氧化碳来看,选择药品时应考虑的因素。 2.设计实验装置 【投影】图片:A.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B.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 【交流】选择B的依据。 【信息导航】二氧化碳小资料: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 【投影】图片A.向上排空气阀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 【交流】只选择A的依据。 3.设计操作步骤 【我来变】以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为蓝本进行改造,设计合理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4.确定二氧化碳的验证、验满方法 【信息回顾】已经学习过的验证、验满氧气的方法。 【交流共享】验证、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 【分组实验】合作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验满。 【反思交流】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梳理提升】对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①选择反应物应考虑的问题:含有相关元素,反应条件易控制,成本低、安全、环保等 ②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③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④检验和验满气体的依据:气体的性质 达标反馈:见学案 板书 设计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 2.原理: 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 5.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作业 设计 对本节知识梳理; 做课本第141页挑战自我; 完成同步训练第三节的课堂巩固。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