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浮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6节浮力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浮力》本节是在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由“浮力”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教学的重点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所以要领导学生开展好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浮力的概念;另一方面,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准备。本节课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浮力的方向和浮力的测量方法,巩固学生画力的示意图和二力平衡的知识。也让学生养成用受力分析方法解决力学问题的习惯,对后边力学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本节难点是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教学时用自制的的橡皮膜立方体,通过实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且通过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可以判断压力的大小,很清楚可以看出侧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是基本相等的,而上下表面的压力区别非常的大,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浮力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同学们对它有所了解,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心理分析,我预先考虑到了学生可能提出的若干猜想(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质量或重力、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并在实验器材上做了充足的准备。在本节课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所以只要求学生动手完成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其它的猜想由老师一开始演示探究实验排除。教学流程图?课题浮力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浮力的存在,通过受力分析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能认识浮力的产生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3.知道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形成浮力的概念。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2.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用废饮料瓶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教?学重?点1.认识浮力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学资?源弹簧测力计、圆柱体、烧杯、水、盐水、酒精、水槽、空饮料瓶、玻璃缸、乒乓球、自制橡皮膜立方体、重锤线、水桶、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科学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出浮力引入新课小游戏“比一比谁提桶装水时间更长”(将桶装水放入大桶中,一只水桶装水,一只没有)两同学比赛,其他同学做裁判用学生感兴趣的玩游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形成浮力的概念小结谁帮了赢的哪位同学的忙观察思考教师总结得出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施力物体新课推进在水中将乒乓球放手问: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到水面上学生观察乒乓球浮到水面上,思考:因为乒乓球受到浮力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浮力的方向画力的示意图和实验演示请同学们画出此时乒乓球的受力示意图并分析浮力的方向以及依据演示实验直观观察浮力方向如图操作,并最后加上重锤线进行比较。学生动手画力的示意图,并根据二力平衡分析得出浮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为:竖直向上观察实验直观看到浮力的方向,加深印象。学生巩固画力示意图和二力平衡的知识,学会用受力分析法解决力学问题。过实验,得出规律。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浮力大小的测量浮力大小的测量新课推进老师演示:圆柱体放在水中,下沉。提问:乒乓球放入水中能浮到水面时因为受到浮力,那这个物体在水中却沉下去了,请问它有受到浮力吗?并请用手头上的仪器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猜想,并利用手头上的仪器进行验证乙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受到向上的浮力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学会提出猜想,再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新课推进老师紧接着问:那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有多大?(提醒:请同学们在乙图中对圆柱体进行受力分析)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然后利用力的平衡知识得出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G-F。学生利用该方法测出物体受浮力。通过提问逐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测量浮力。此次设计的学生实验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奠定基础。根据已有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探究一:浮力的产生原因演示实验出示自制教具(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跟同学们介绍橡皮膜立方体?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利用演示实验展示物理规律,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得浮力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论论证引导学生利用液体压强知识分析该圆柱物体侧面和上、下表面所受压强有什么不同?所受压力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得出: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装着水的烧杯,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猜想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后作出猜想结合生活实例进行猜想动手感受印象更深刻,并通过观察与感受得出猜想更有依据结合生活实例进行猜想,学会联系生活学习物理设计实验教师处理猜想,引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制定实验表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表格培养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的能力,且有良好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进行实验教师布置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表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实验展示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学生展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学生分析数据,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总结本节内容小结布置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概括能力板书&10.1浮力一、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方向:竖直向上。称重法测浮力:F浮=G-F拉(F浮+F拉=G)二、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压力差法)1、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三、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2、液体的密度教学反思我认为浮力的产生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重点,教学时通过用自制橡皮膜立方体进行实验,学生非常清晰的看到了物体在液体中侧面受到的压力相等而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明显不等,产出向上的压力差,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使得学生能够乐学。但由于探究实验中学生的猜想有很多,甚至有些是老师一开始预想不到,这里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要一一验证是很困难的,因此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上处理的难点,所以要结合以往学生会提出来的各种可能猜想,准备尽可能多的实验器材,如何做到尽善尽美还需要继续研讨。且由于初二学生刚学物理,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引导的还较多,怎样处理好课堂的开放性、自主性、实效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由于实验条件所限,物体在气体中所受浮力情况无法研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