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4、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1、长度的单位和测量工具,通过测量活动学会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与技能;误差的概念与减小误差的方法。2、时间的国际单位和测量工具;通过测量活动学会使用秒表和读数方法。【教学难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读数;特殊测量方法。2、机械秒表的使用和读数。【实验器材】直尺、三角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机械秒表、电子秒表等。【电教设备】多媒体投影仪、实物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齐读李白《早发白帝城》,找出长度和时间的词语,导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长度的测量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目测后交流目测结果。师: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学生验证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可能是用一张纸条(或一根线)、一拃或课本的宽度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师: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1、长度的单位:师:你知道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1km=103m分米(dm)1dm=0.1m(1m的十分之一)厘米(cm)1cm=10-2m(1m的百分之一)毫米(mm)1mm=10-3m(1m的千分之一)微米(μm)1μm=10-6m(1mm的千分之一)纳米(nm)1nm=10-9m(1μm的千分之一)长度的换算: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1mm=_______μm=________nm。学生阅读P103图5-4,认识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比较微观粒子到宇宙尺度数量级的差别。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工具:刻度尺教师展示介绍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用途。(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在使用前需先观察什么?如何正确使用?生:温度计在使用前需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等。师:类似的,刻度尺在使用前也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做到会正确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本P104“信息快递”后,请你用刻度尺测出课本的宽度。学生汇报测量结果,交流是怎样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的?(1)测量时,刻度尺你是怎样放置的?生:0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尺不能放斜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等。(2)读数时要注意什么?生: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记录测量结果时,还要注意什么?生:记录数值和单位。(准确值+估计值+单位)师:比较测量方法和结果,哪些同学测量符合要求呢?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同呢?(每个人的估读不同,刻度尺不同)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由于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师:如何减小误差呢?小结:(1)使用精确度较高(或分度值较小)的刻度尺。(2)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学生活动二: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为了减小误差,应怎样做?交流结果:(1)纸的张数要尽可能多一些;(2)在测量时尽可能将纸压紧;(3)应多测量几次,然后求平均值。师:这种测量方法叫“累积法”,又叫测多算少法。当测量物体的长度较小时,如果采取直接测量误差较大,通常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测量结果: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毫米(约80微米)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有趣的人体尺度(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及测量,那么时间的单位是什么?测量工具是什么?1、时间的单位:秒(s)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分钟(min)1min=60s小时(h)1h=60min=3600s此外还有:1s=1000ms1ms=1000μs随堂练习:(1)1.2min=_______s,(2)450s=_______min,(3)2/3h=_______s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钟、手表等。3、秒表的使用与读数学生活动:学会使用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1)观察机械秒表:①大表盘指针转动一周的时间是30s,分度值是0.1s;②小表盘指针转动一周的时间是15min,分度值是0.5min。(2)认识秒表上的按钮,学会开启、停止和归零。(使用练习)(3)如何读数呢?随堂练习:读数练习见课件4、了解自己的“生物钟”学生活动:利用秒表测出自己10次脉搏的时间。以后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脉搏来估测时间。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与变迁三、巩固练习:见课件四、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技能?你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思考题:1、如何测出细金属丝的直径?如何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补充习题》P68本节练习:1~8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