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滑轮教学目标: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教学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教学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3分钟):通过观看升国旗视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教学(30分钟)一、定滑轮和动滑轮任务一:阅读课本82页,自学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定滑轮?什么叫动滑轮?2.用一个铁架台、一个滑轮、一根绳子、重物(用钩码代替)提升重物,有几种不同的方法?(画在导学单上)3.请你用桌上所给器材组装出定滑轮和动滑轮。(要求组长分配好任务进行实验,并带领组员准备好展示)4.实验探究: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阅读课本82页通过滑轮拉起重物,研究下面几个问题:(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或更费力)?(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距离(或更费距离)?(3)观察定滑轮和动滑轮哪个能改变力的方向?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请根据以上问题讨论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怎么测量?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定滑轮物重G/N物体移动距离h/cm拉力F/N拉力移动距离S/cm结论:动滑轮物重G/N物体移动距离h/cm拉力F/N拉力移动距离S/cm结论:学习反馈一1、下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二、滑轮组任务二: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绕成滑轮组有几种绕法?并思考下列问题(组长组织完成实验并准备展示):1.是否改变了力的方向?2.当处于理想情况下(忽略摩擦和绳重,不考虑动滑轮重),拉力和物重之间的关系?S和h之间的关系?当忽略摩擦和绳重,但考虑动滑轮重时又是什么关系?小结:不计动滑轮重、绳重、摩擦(即最理想的情况):F=G物S=nh2.不计绳重、摩擦,但考虑动滑轮重:F=S=nh3.绳子的绕法: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端在____滑轮上;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端在____滑轮上。(“奇动偶定”)学习反馈二1.根据绕线确定F与G的大小关系(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F=1/2GF=1/3G2.根据F与G的大小关系画出绕线3、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300N,(动滑轮自重不计)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N.若动滑轮的重力是60N,则拉力F是____N。重物上升的高度是0.5m,绳端移动的距离是____m.课堂小结(5分钟)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要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难点:正确分析滑轮组的使用特点。当堂检测:(5分钟)1.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2.如图14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B,画出滑轮组的绕线。3.用如图3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若物重为50N,动滑轮重10N,则拉力为N,若重物升高0.2m,则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m。布置作业(2分钟):练习册91页基础限时达标1—5题,知能提升1—5题板书设计:12.2滑轮1.定滑轮:2.动滑轮:3.实验记录表格:4.滑轮组:课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