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项目六解决温标转换问题———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第三课时优化程序,判断输入有效性■教材分析“优化程序,判断输入有效性”这一小节通过对6.2和6.3两个活动内容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程序的优化与效率,分析循环结构对提升程序效率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程序优化思想,认识到逻辑错误在程序设计中的“致命性”,从而重视算法的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分析循环结构对提升程序效率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实例入手,体会循环结构对提升程序效率的重要性。(2)通过学生体会程序的优化与效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程序优化思想,从而重视算法的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程序设计和内涵及魅力,产生对程序设计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2)通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帮助学生克服程序设计的畏难情绪,培养他们严谨、缜密、科学的程序设计作风。■教学重点:重视算法的设计。■教学难点:建立良好的程序优化思想。■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Python,投影机。■教学素材教材案例的源代码.■教学过程:一.运行程序运行上堂课的课后作业,现在输入如下数据:运行结果会是打印一张只表头的空表。这是一种程序的逻辑错误,即程序没能控制不合理的输入数据。二、画出流程图解除决这一问题,需要用到选择结构,即对输入的上限和下限进行检查,判断输入是否有效。如果输入有效,就打印温度对应表;如果输入无效,则给出相关提示,结束程序的运行。打印温度对应表的流程图三、if语句if语句用于实现选择结构,其一般形式如下:If条件表达式:语句块1Else:语句块2如果满足条件表达式则执行语句1,否则执行语句块2.三、编写程序根据上面画出的流程图编写出程序,并运行。程序3(选择结构)四、课堂练习人体体温计的合理范围是华氏90度到110度。修改程序3,打印供医务人员使用的指定范围的华氏摄氏温度对应表。若输入的上下限超出人体体温合理范围,则给予提示。(1)查阅if…elif…else语句的使用方法,完成程序修改。(2)设计几组输入数据,运行程序,检查程序是否无误。运行数据1:有效数据;运行数据2:l>=h;运行数据3:l小于90度;运行数据4:h大于90度;运行数据5:边界值数据(l=90或;l=110)。输入下限=100输入上限=0L=int(input(“输入下限=”))H=int(input(“输入上限=”))Ifl>=h:Print(“输入下限应该小于上限“)Else:Print(“华氏摄氏”)Forfinrange(l,h):C=5(f-32)/9Print(%8.0f%10.2f”%(f,c))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项目六第三课时优化程序,判断输入有效性.doc 项目六第三课时优化程序,判断输入有效性.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