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1.2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课时 本节共 2课时 本课为第1 课时 总课时第 4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知道化学对周围物质世界所带来的意义
重点 难点 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学情 分析 学生对蜡烛燃烧的现象能有所表达,但不知道熄灭蜡烛后的一缕白烟是什么
教学 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 准备 酒精灯、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玻璃管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P24表1-5填写,学生一一回答,引出N-氮 Cl-氯。
2、复习已知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Fe C O H Mg N Cl P S
二、学习新课(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师介绍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纱芯组成的。
1、(反应前):白色固体、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2、(反应时):①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 ②有水珠产生 ③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
④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3、(反应后):一缕白烟
(全体学生合上书本)
4、以上研究白烟有何用:知道蜡烛的火焰里有石蜡蒸气,那么蜡烛燃烧真正烧的为石蜡固体、蜡油、石蜡蒸气还是棉纱芯?生:石蜡蒸气。师:石蜡蒸气怎么来的?反应前明明是固体啊。。。。。。生回答,师板书:石蜡固体—蜡油---石蜡蒸气 (板书位置见板书)
4、总结: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
石蜡的三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是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P11划)
燃烧过程中生成水、二氧化碳,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P11划)
比如粉笔折断属于物理变化。
5、二者联系:发生化变时一定会发生物变,而发生物变时不一定发生化变。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6、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死灰复燃(化)千锤百炼(物)蜡炬成灰(化)火树银花(物)忽如------(物?)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物)白玉为床金作马(物)
7、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一些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但不绝对,只作参考。比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是物理变化。】根本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三、结束新课
练习册巩固
布置 作业 随堂反馈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
第二节: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蜡烛燃烧
1、(反应前):白色固体、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2、(反应时):①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 ②有水珠产生 ③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变化)
点燃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④ 石蜡固体—蜡油---石蜡蒸气 (物理变化)
3、(反应后):一缕白烟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生化变时一定会发生物变,而发生物变时不一定发生化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