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
《4.1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劳动创造财富,没有生产,也无所谓财富。生产与消费是经济生活的两大重点,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现实的生产,消费就犹如海市蜃楼遥不可及。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它指导着生产、刺激着生产、制约着生产。而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进行的,确立一种经济制度,都具有其客观依据,本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一节“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就是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切入,阐述生产与消费的重要作用,说明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消费,解决目前我国主要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第二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讲述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确立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再生产、股份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2、重点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大量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没有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生活水平就难以大大提高,没有合理的消费行为就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衷心拥护党制定的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方法】趣闻导入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一、新课导入(6分钟)
师:上一个单元我们已经基本学习了经济生活中其中一个领域“消费”的基本知识,这节课我们将进入经济生活的另一大块有关“生产”的学习。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小品录像轻松一下。
多媒体播放录像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合演的“昨天、今天、明天”片段:
大婶:那时候穷,他家啥也没有。
大叔:不是还有一件家用电器么?
主持人:还有家用电器?
大叔:手电筒呗。
……
师:小品里说的“昨天”大概是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那同学们你们现在家里的家用电器有哪些呢?
生:……
师:当年一个手电筒就让大叔引以为傲,而如今我们一般家庭什么样的家用电器都有,不少家庭还有自家的小汽车。几十年的光景,却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当中是什么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2页。
多媒体打出课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二、新课讲授
(一)生产与消费(15分钟)
1、生产决定消费
师:刚刚我们说,几十年的发展就让大家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大彩电,今天不稀奇,二十几年前却没有。古代的皇帝富有天下,但他们有用过手机和电脑吗?他们可以在皇宫夜夜笙歌,但他们却没法享受看电视或看电影的乐趣。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当时没法生产出像手机、电脑、电视机等产品。
师:对了,这也就说明了消费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板书)
师:那生产具体是怎样决定消费的呢?能具体举例说明吗?大家各抒己见。
生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我们消费的对象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例如……
生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例如……
生3:……
(教师引导:生产决定消费对象:人们消费东西,这东西必须先生产出来。只有生产出什么,我们才能消费什么。例如人们现在的衣食住行,首先都得通过生产出来才能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一些产品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比如古时候,人们出外远行只有步行、马车或坐船,现在人们出行不仅有各式各样的路上工具和海上工具,还有飞机空中交通工具。互联网的生产与发展,也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购达到足不出户就可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
师:过去老百姓见面常常问一句:“吃了吗?”现在不这样问了,而是问:“上网了吗?”“买房了吗?”“出去旅游了吗?”这些又说明了什么?
生:…….
师:说明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提高了,这是因为生产还决定了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有没有水平,取决于生产的发展水平,过去我们生产落后,还停留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因此人们见面关心的是“生存”问题,所以问“吃了没?”现在生产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自然也就随之提高。又比如说“三转一响”。“三转一响”是指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过去在20世纪70年代,青年人结婚很看重的就是这“三转一响”,有这四样东西在当时就是非常体面的了,而现在人们结婚,很多看重的则是住房、小车、旅游等等。这些根本上也是由生产水平决定的。
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这个物件,也就死了这个念想。”假如这个“念想”理解成消费需要,那么,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生产是消费的动力。
师:就是说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某种消费,是因为生产领域有突破性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消费的欲望是吗?能否举例说明?
生:……
教师引导:比如近年来楼市、汽车的火热发展,使人们大大增加购买的欲望;有了DVD,所以人们有了对“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纺织业、服装业的大发展使人们不再满足于“有衣穿”,而是要穿名牌、着时装等。
师(总结过渡):同学们都分析得非常好。生产是不断发展的,正是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消费对象、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质量以及消费欲望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类消费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师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生产的发展,谈不上消费,也谈不上生存。那是否就此认为消费对生产就毫无作用?显然不是,那消费对生产有哪些反作用呢?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一则事例:
多媒体显示:我国浙江有一家生产烟灰缸的工厂,出口到欧洲的烟灰缸小巧美观,口大缸浅,在欧洲一度很有市场。到了20世纪60年代起,这种烟灰缸很难卖了,原因是很多人家在夏天都用上了电风扇,风一吹,烟灰乱飞。该厂根据这一情况,生产了一种口很小,缸肚很大,缸体很深的一款,风吹起来,也没有烟灰,于是这种烟灰缸又很叫卖。但到了80年代中期,这种烟灰缸销售情况又不好了,原因是很多家里不再用电扇,改用空调了,这种口小肚大的烟灰缸就显得不美观,而且又很难清洗,于是该厂又生产了一款口大、透明、不深不浅的烟灰缸,很快又占领了市场。
问:这三款烟灰缸使该厂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当中是什么在起作用?
生:……
师:是的,该厂之所以成功经营,主要在于适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换句话说就是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即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用电扇时,人们希望烟灰缸不要因有风而烟灰四起;用空调没有风了,又希望烟灰缸美观易卫生。这种不同的消费需要对工厂的生产起了很好的调整和导向作用,引导企业的生产。
附:消费对生产规模的调节作用图示
消费扩张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生产扩大
消费紧缩 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生产缩小
师: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即将到来的下一届又将在哪里举行?(英国伦敦)申办奥运会是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事,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申办奥运会有哪些利益?
生:…….
教师引导:主办城市要进行基础设施、体育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等。其次还会带动主办城市例如住宿、餐饮、旅游等产业。
师:类似于奥运会,目前我国正在举办的相关国际性大型活动还有哪些?(世博、广州亚运)
据统计,当年北京为举办奥运会投资达1800亿人民币,经济学家认为从申奥成功到举办奥运7年间,奥运会平均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0.4个百分点,而目前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地上海世博会经济效益将是北京奥运会的3.49倍。这些都说明了经济生活中一个什么道理?
生: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师:是的,这正正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另一表现,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师:除此之外,消费对生产还有什么作用?我们说,每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有一个行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消费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各种服务,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和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如精神消费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劳务消费使劳动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体现了消费的什么作用
生: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师:大家要注意,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关键在于这个“新”,它体现的是通过消费,使劳动力的质量有提高、素质得到增强、积极性也得到提高等方面。例如你们现在接受教育,就是进行着教育消费,为的是以后能够成为更高水平和素质的劳动者。那么,消费还有什么反作用?请同学们看课本34页第一段的第2句话: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生: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生产的最终环节。
师:对,例如还有这样的一句话“钱,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叫钱。”体现的就是消费的作用,挣钱就是为了用钱,生产就是为了消费。
师(总结):我们说社会的生产并不是只是简单地经历一次就完事,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请同学们在课本把这句话划出来)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首先必须通过生产,社会才有各种各样的商品或劳务或服务等等,然后通过分配,将其分配到相应的领域,再经过各自的交换得到需要,最后通过消费完成整个再生产过程。因此说,直接生产在整个再生产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动力和目的。
板书:
决定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反作用
师(过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归结起来就是一点,两个字:发展。
多媒体播放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金得主相片和间接。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5分钟)
师:袁隆平、刘东生、吴孟超……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他们是自2000年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奖金额为500万人民币。此外,国家还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这些奖项都是为了鼓励和表扬在科学领域对国家和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生:…….
师:相信大家都能非常明显感受到,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但从总体而言,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仍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社会矛盾。其中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为什么需要力大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师:结合刚才大家的讨论分析,可以得知,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外: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以致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次,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板书)
师:那么,明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后,我们又该怎么做?大家有什么见解?可以从多角度思考。
生:……
师:同学们都说得有道理。目前,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因此,首先必须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心谋发展。也就是说,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例如,我目前国的台湾问题,我国一直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宣称不放弃使用武力。有些人觉得台湾问题就拖不治,鼓吹武力收复台湾。大家认为这是明智之举吗?显然不是,台湾问题牵涉的不仅仅是台海两方的关系利益,还涉及到更广泛的国际间的利益,十分地错综复杂,稍有不慎随时可引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连锁效应。目前我们专心一意搞建设发展生产力,实际上是在增强实力等待最佳时机。因此说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这个道理。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做到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得部分。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为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他思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进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关系图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促进 反作用
阻碍 构成
决定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反作用
新课小结(1分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生产的发展促进消费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推动生产的发展。这也应正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我们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对于我们正在学习的中学生而言,我们的使命就在于努力读书,认真学习,将自己打造成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消费者。
巩固练习(8分钟)
1、近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的网球、保龄球等“贵族运动”,如今已成为平民时尚,人们对休闲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也在增加。人们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B、商品、服务价格持续下降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消费热点不断出现
2、在成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就餐时餐馆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即根据顾客的性别、年龄、口味、身份甚至就餐目的来“量身定制”菜单,于是专门帮顾客制定菜单的职业——点菜师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成都市的热门职业之一。这说明( )
A、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B、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C、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带动新兴产业的成长 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3、“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是20世纪70年代青年人追求的三大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是80年代青年人追求的三大件,“驾驶执照、博士文凭、出国护照”是现在青年人追求的三大件。这说明( )
A、人们的消费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愿望 B、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C、消费对生产有调节和导向作用 D、生产与消费相互决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据此回答4-5题。
4、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约为400元左右,比80年代初增长了几十倍,近几年已突破了650元。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优先 C、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D、家庭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5、我国文化产业之所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是因为广大群众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这表明( )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引导生产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五、板书设计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生产与消费
消费对象 消费方式 消费质量和水平 为消费创造动力
决定
生产 消费
反作用
生产的目的 生产的动力 对生产起调整和导向作用 创造新的劳动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对内
意义
对外
3、 怎样做
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