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教学设计课题法不可违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掌握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学会分辨是非,知道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重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难点违法行为的种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入最新时政材料:福建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张志南被双开思考:高官落马的原因是什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最新的时政材料,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讲授新课展示学习目标1、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2、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原因?3、违法行为的分类?4、面对身边的违法,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一、法无小事通过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答案: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处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展示教材P47《探究与分享》问题:以上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小结: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捡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取其归还手表。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罚。违法——行政违法行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合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镜头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违法——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得出结论: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类违法行为的不同点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性质民法民事责任民事违法较轻一般违法行为行政法行政制裁行政违法较轻刑法刑事处罚刑事违法严重严重违法/犯罪补充小技巧:(1)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2)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小竞赛:请你判断——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属于哪类违法行为,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此类违法行为?谎报险情、传播谣言、殴打他人、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教师小结: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展示图片:(教材P50探究与分享)思考:(1)以上的违法行为是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你自己或者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3)面对身边的违法,我们应怎样做?得出:(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观看视频思考:面对身边的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学生回答问题结合图片与文字,思考分析问题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抢答看视频思考问题初步感知本课重要知识点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理解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引入新授课内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帮助学生身日理解违法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以及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学会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提升,拓展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违法没有小事,知道了违法行为的分类,以及后果,知道了该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福建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张志南被双开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0年9月30日消息。张志南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滥用职权犯罪,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决定给予张志南开除党籍处分,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思考:高官落马的原因是什么?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1、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2、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原因?3、违法行为的分类?4、面对身边的违法,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学习目标法无小事011、法律的作用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强制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处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种类定义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判断一下这三种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民事违法行为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行政违法行为17岁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不同点违法行为的分类违反的法律社会危害性承担的法律责任举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民法)行政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法律规范(刑法)相对轻微相对轻微最严重民事责任刑罚处罚行政制裁(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相同点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欠债不还、泄露他人隐私、侮辱他人如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破坏城市公共设施如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违法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危害相对轻微)3.违法行为的分类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消除影响(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小技巧如何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请你判断——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1、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4、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5、张强伙同他人抢劫银行巨款。6、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小试牛刀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02思考:视频中属于哪类违法行为,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此类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封闭铁路网殴打他人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它属于哪类违法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传播谣言、殴打他人、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1、扰乱公共秩序2、妨害公共安全3、侵犯他人人身权利4、侵犯公私财物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6、违反消防管理7、违反交通管理8、违反户口或者居民身份证管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上述行为违法吗?有什么共同点?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如结婚生子、购置财产、劳动创业、签订合同等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如何预防此类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法不可违如何理解法律违法行为的含义怎么遵章守法?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民事活动——最普遍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板书设计1、图片“欠钱不还”属于何种违法行为()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严重不良行为A课堂练习2、根据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可将它们分为()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D.行政制裁、民事责任和刑事违法行为C课堂练习课堂练习3、片段一:张三开车闯红灯。片段二: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片段三: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片段四:丙打了丁两个耳光,致使丁面部红肿,口角流血。以上行为分别是()A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A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教学设计.doc 5.1法不可违(25张PPT).pptx 谎报警情.mp4 违法驾车.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