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1.《未成年人保护法》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义务教育法》4.《反家庭暴力法》……关注生活你说我说:法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预习教材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法治道路?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进程是怎样的?4.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夯筑法治基石一、选择法治道路之生活篇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观看图片,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探究一:和平示威还是祸乱香港?如何看待示威者的行为?思考法治的重要作用。不接传单就被打73岁老人被围堵我之前去过很多次香港,也观察过几次和平游行,但令我从没想到的是,香港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天天都有示威者,其实就是暴徒。他们做一些没有底线的事,比如,攻击中联办、砸基站、墨水洒国旗等等。一次,我亲眼见到一位73岁的老人在机场被围堵,原因竟是没有接过他们(示威者)的传单,而是把传单打掉。他们愤怒地追着老人,一直追出去几百米。这还不甘心,他们(示威者)还“碰瓷儿”,躺在地上,说老人打了人……他们一边做着这样的事情,一边嘴上挂着“民主、自由”,他们心中的自由,就是“你不赞同我,就该去死,就该挨揍”。这样的民主是多么荒唐可笑!法治道路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法治作用:①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法治进程:(一)1978年—1996年,民主法制恢复阶段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2.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二)1997年—2011年,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初步发展阶段1.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3.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关注时政改革开放法治进程:(三)2012年—至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新阶段:1.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3.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关注时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探究二:法治的要求《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反家庭暴力法公安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视单独居住。思考: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①法治要求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宪法集中反映党的和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立法宗旨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良法之治辨析:有了法律就能实现法治吗?(商鞅生活的秦朝是法治社会吗?)思考“法制”与“法治”的区别,理解“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关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人治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区别在哪儿?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主张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治思维奉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选择法治道路之选择篇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近代100年变法改制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法治是经历封建专制后的历史选择二、描绘法治蓝图探究三: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的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九年级某班举行“法治头条”交流活动,同学们分享了许多法治新闻: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黑户”在中国成为历史。2016年,“六五普法”顺利结束,全面启动“七五普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探究分享小组合作探究:生活中,法治的进步有哪些重要意义?法治进步的重要意义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道路决定国家命运和引领未来总之,建设法治中国,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探究四:建设法治中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法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2.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3.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基本方略。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法治进步的重要意义:①社会因法治而进步;②法治道路决定国家命运和引领未来。7.建设法治中国,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随堂练习1.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基本方略的历史事件是()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2.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的历史事件是()A.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B.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C.2016年,全面启动“七五普法”D.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决通过CB随堂练习1.人治可以推动社会有序向前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3.建设法治中国,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4.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道路决定国家命运和引领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保护我国市场主体的法律有: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有: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课堂拓展延伸思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还有哪些?制作一张“法治与市场经济”的手抄报,在班级或学校活动中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禁止蒙面规例》有助香港恢复稳定.wmv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筑法治基石课件共(24张ppt).pptx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