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23张ppt+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23张ppt+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运用你的经验
新课导入
阅读P46的故事,讨论以下问题: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提示』
(1)因为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
(2)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小勤可以多了解法律,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做违法的事。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板块一
违法无小事
猜猜它是谁?
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它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它是一种行为规范。
法律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
思考:法律为什么要对报警行为进行规范?
谎报警情:轻则罚款、拘留,重则构成犯罪!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规范作用
评价作用
必须做什么而没有做
不应当做而做了
违法行为
1.法律的作用
行为规范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行为底线
1.法律的作用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含义
探究与分享
观察P47的三个镜头,讨论以下问题:
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提示』
上述行为是违法行为。
镜头一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归还,违反了物权法,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镜头二李某等人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镜头三陈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比较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如民法、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等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如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法规,如刑法
刑事违法行为
涉及法律
法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赔礼道歉等
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行政拘留,罚款等
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处罚多为罚金、刑事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区分三种违法行为
板块二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情吗?
1.行政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相关链接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110
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火灾、交通事故
险情
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刑事案件
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正在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知法犯法
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
危及公共或群众安全迫切需要处置的紧急求助
紧急求助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的案件或事件
治安案(事)件
其他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
思考:某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谎称书包被人扔了,算不算违法行为?
110接警受理范围
探究与分享
观察P50的三个镜头,讨论以下问题:
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
上述行为是违法的。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影响双方的合作;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2.民事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权利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法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社会和谐的保证是?
遵章守法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法律规定
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制裁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刑罚处罚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知法
尊法
守法
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尊重他人权益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自觉遵守法律
相关链接
民法中的基本原则
1.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信原则;
5.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应当有利于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
……
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含义
2.遵章守法是社会
和谐的保证
3.违法行为的分类
1.常见的违法行为
1.法律的作用
1.民事
2.行政
3.刑事
1.民事
2.行政
1.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自觉遵守法律
3.尊重他人权益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