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向校园欺凌说不!五名未成年少女被判刑第二单元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 预防犯罪板块一了解罪与罚议一议:北京五名未成年少女因校园欺凌被判刑,他们被判刑依据的是哪部法律?可见,这部法律有何作用?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寻衅滋事罪刑法含义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定罪、量刑)刑法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1.刑法议一议:从这个案件中,可以看出犯罪行为具有怎样的特征?需要承担怎样的后果?2.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刑罚处罚性只有对社会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刑事违法性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后果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五名花季少女因为校园欺凌被判刑,耽误学业,影响前程,法院为什么不对其加强教育,而是选择判刑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肖志勇:第一是想通过刑罚,想让本案的被告人真诚悔罪,希望他们能真诚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光嘴上说认错没有用,只有说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才能真正的去改正。第二个希望通过这个案子也让其他有相似想法的孩子,也给他们敲一记警钟,不要随意去欺负他人,这样会导致自己的行为偏离轨道,最后犯罪,等待你的就是刑罚。五名花季少女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1.含义: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基本分类:主刑:附加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独立使用可独立使用或附加使用板块二加强自我防范“五名未成年少女因校园欺凌被判刑”警示录合作交流:从北京这五名未成年少女实施侵害到最后被判刑的过程,你得到怎样的启示?要求:小组讨论3分钟,每个小组要有一名记录员记录观点,然后指派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相关链接珍惜美好生活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知法尊法守法用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关键点拨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行为,并给予教育引导;(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刑事责任年龄即使年龄小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知识拓展实践探索: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回答:(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答案提示:(1)阅读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观点是错误的。(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原因: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3)启示: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01.mp4 002.mp4 003.mp4 01.mp4 向校园欺凌说不.mp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课件.ppt 面对面;欺凌的代价(完整版).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