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6.3.1 大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时间: 审核: 一、学习目标 : 1、通过了解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进一步提炼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问题导学:依案扣本 专心自主 (自主学习课本 136 页至 139 页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活动天地6-6,思考】: 1.认真观察课本P136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 (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 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3)你还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2.认真观察课本P137图,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试讨论: (1)二氧化碳是怎样循环的?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3)二氧化碳的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思考】 3.(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说明 。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 ,这个事实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为: ,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Ca(OH) 2]反应,以此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 g / L,空气密度为1.293 g / L,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 (5)由(2)和(4)可知,用 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由(1)可知验满方法为 。 (6)从化学角度,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三、达标反馈: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1、国际冰川专家最近指出,喜马拉雅山正在逐渐消融。造成冰山消融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跟“温室效应”可能有关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 D、CO2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 D 、人工净化除去二氧化碳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好用( ) A 锌和稀硫酸 B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C 大理石和稀盐酸 D 碳酸钠和稀盐酸 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 ) A 将燃着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将少量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D 将燃着的木条方在集气瓶口 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 ) A 排水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向上排空气法 D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3)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 。 (4)实验室制取硫化氢(H2S)气体,一般用块状的FeS和稀盐酸反应制得,已知硫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制取 。 答案 二、问题导学: 1.(1)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冬季高于夏季; 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变化规律; 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活取暖,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递增 (3)从图中可以查出每一年的二氧化碳含量月平均值。 2.(1)一方面: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江河湖海的水体也会溶解二氧化碳,并最终转变成碳酸盐。 另一方面: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体被微生物分解、化石燃料燃烧、火山喷发等过程,又能将二氧化碳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2)主要是人类对化石燃料持续进行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 (3)二氧化碳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就不会发生绿色植物,就不会存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也会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二氧化碳,甚至地球也可能会变成冰球。 3.(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页不支持燃烧 (2)大量气泡 能溶于水 (3)石灰水变浑浊 (4)大 (5)向上排空气 (6)用燃烧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满。 三、达标反馈: 1—5:DACDC (1)酒精灯 试管 (2)D 密度比空气大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用燃烧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满。 能充分排走集气瓶中的空气 (5)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