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是八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现在是六月份,为了更好地体现展示教学效果,我选择在七年级借班授课,这个班级全班25个学生(本校是农村初中学校,学生数较少,每个年段各设一个班,每班30人左右),该课题是他们暑假之后九月份的课程,而前面第一章主要是让学生对物理这门新学科有个总体的认识以及初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操,这个也不能省略,于是在授课前,我让他们向高年级借来课本浏览预习第一章,并花了一定的时间给予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对物理这门新学科有了初步的总体认识,重在认识物理的学科特点以及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本节课,课前我设计了一份学案分发给他们便于结合课本预习。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物理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为了不破坏这种初见的美感,这节课要上的简单又轻松,于是我在引入新课的时候,选择了播放搞笑短视频《我们不一样》来调节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因为是新老师的公开课而过于紧张。整节课我也力求讲得更直观形象,运用图片、视频、课堂小活动等使学生更好理解知识。2017-2018年下学期七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年级八年级班级一班时间2018.6.6课题动与静授课人潘梅芳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②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并能根据运动情况正确选择参照物。过程与方法①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学会用辩证的态度看待事物,培养科学的世界观。②认识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教学重点①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科学描述。教学难点①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教学用具PPT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备注或后记【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我们不一样》的搞笑视频,引出课题。【新课教学】⑴播放视频《运动的世界》,并提问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出其他三个运动的物体。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向同学们展示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提出问题:人类是如何描述运动的呢?⑵图片展示,诗句浅析,背景音乐播放《流水》:图一: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图二:梵高的《星夜》图三:《万马奔腾图》诗句: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两岸轻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分别从画家、音乐家、诗人描述运动的方式进行展示总结。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我们又该如何描述运动呢?⑶《辞海》中“动”的第一注释是改变原来的位置或状态,与“静”相对。活动一:学生由课桌走上讲台提出问题1:该同学动了吗?提出问题2:你是依据什么来做出判断的?由此引出机械运动和参照物两个概念:(A)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B)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也就是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⑷进一步举例分析说明:例:①汽车在公路上行使。②太阳从东方升起。③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④悬挂在屋顶上的电灯。被研究的物体参照物有无发生位置变化结果汽车公路有运动太阳地球有运动月亮云朵有运动电灯屋顶无静止⑸方法归纳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1)确定被研究的物体(2)选择参照物(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活动二(强化巩固):把盒子放在课桌上,将金属块放在盒子上,用手缓慢地推动盒子,使它带着金属块向前缓慢移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填写以下表格:物体参照物有无发生位置变化运动状态金属块盒子金属块课桌盒子金属块盒子课桌课桌金属块课桌盒子⑹情境延伸: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结论: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提出:所有的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吗?参照物选择的原则:①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②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③在日常生活中,若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默认选地球(面)为参照物。⑺更进一步(逆向拓展):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为它选择一个参照物吧。①上升的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电梯)②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发现路旁的树在向后运动;(汽车或汽车里的人)③教室的讲台是静止的;(地面)方法归纳:运动的物体相对谁的位置在变化静止的物体相对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课堂练习】播放视频,情境再现,巩固与提升【例1】视频中,爸爸和小哒哒正乘坐自动扶梯下楼。他们在下电梯(运动),这里的运动是以为参照物来说的;可为什么爸爸对哒哒说坐电梯的时候要站着不动(静止),这里的静止是以为参照物来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从物理视角浅析诗句【例2】①《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物理学角度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的;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的。②《浣溪沙》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来迎”,以为参照物;“是船行”以为参照物。③《七律·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例3】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静止的。若以宇宙上的另一个星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例4】如右图所示,空中加油机A正在对战斗机B进行空中加油。为了确保安全,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斗机B的飞行应“同步”。此时,加油A相对于是运动的,相对于是静止的。【例5】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四、【课堂小结】1、运动的世界: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3、参照物: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选择的原则)4、如果一个物体(确定)相对于参照物(选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判断三步骤)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如果选取的参照不同,他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也是不同的。五、【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课本P161-4题)2、练习册相应练习(P5-P7)板书设计备注或后记§2.1动与静(相对于发生位置变化)机械运动: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参照物)(简称)运动:发生了位置变化静止: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判断运动情况三步骤参照物选择原则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课堂氛围、整体效果和学生接受情况比较满意,但是应该需要再生动一些,语言需要更精炼一些。2、整节课时间刚好在45分钟内完成,但是引入部分计划五分钟,实际超过了八分钟,小结略显仓促。3、从整节课看,可以再适当减少教师知识输入和引导,增加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参与,活动二方案有待改进,实施上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4、板书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实际板书与板书设计有一定出入。备注或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