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第四节速度的变化课题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授课人时间课时安排1课标要求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学情分析所上班级的学生基础都较差,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力稍强一些,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基础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常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测量数据教学难点会正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学习方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玩具车、秒表、刻度尺,斜面,小车等教学过程(第1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速度及公式学生回忆,温故知新。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可以回答?新课教学一、引入问:你认为班里跑最快的同学参加百米赛跑,其速度是越来越慢的,还是越来越快。而如果他是参加800米赛跑,速度又是如何变化?例: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短跑冠军博尔特跑100米的研究资料:从起点算起每10米所用时间分别是:1.82s、1.06s、0.90s、0.88s、0.83s、0.83s、0.83s、0.82s,最后20米用了1.72s,总成绩为:9.69秒。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信息?:1、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他跑得最慢时是在第几个10米?3、最快时是在第几个10米?二、探究:小车在斜面运动的速度变化环节一: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环节二:猜想与假设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可能越来越大环节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原理:V=S/t2.方法:取相等的路程,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讨论一:怎样取相等的两段路程?(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好标记A、B、C。)讨论二: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1)秒表的使用方法(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方法:t1=tB(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思考:①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②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方法:t2=tC-tB讨论三: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S1、S2、tB(t1)、tC讨论四:斜面坡度能不能过高,为什么?不能,因为人有一定的反应时间。讨论五;金属片有什么作用?便于测量时间。4.步骤(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 和S2,并标记A、B、C;(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则t1=tB;(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则t2=tC-tB;(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路程段路程长〔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米/秒〕全程S1t1前半程S2t2后半程S3t3=t1-t2分析、回答提出问题:到底是越来越快了还是越来越慢了通过例题分析要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要在相等的路程下比较速度四人一组结合导学案对探究实验进行预热练习使用机械停表交流、合作、回答??、讨论、交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能灵活处理数据熟悉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加强合作精神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观 点是否正确。(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2.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中的注意事项……小结本节及时复习巩固,让知识系统化作业布置一、本节知识巩固:复习当节内容学生汇报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二、新知识预习P311、2家庭作业:完成同步探究本单元检测题(二)补充练习加强练习教学反思亮点:本节课是第一节实验课,实验前应强调实验要求,教学过程中根据情况对学生操作步骤加以指导,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可引导学生通过组内讨论拟订方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查找自己的得失,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不足:由于学生刚接触小组合作,所以小组间的合作还不够。学生在合作上不能进行较明确分工。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再教设计: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使教学更加完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改进,效果应该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