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型新授班级八(1)课时1课时时间授课人课题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间压力大小的关系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3、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提高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全过程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热情重点1、科学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设计实验研究3、运用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决问题难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认识在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意义和方法教具演示用:木板、毛刷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铅笔、长木板、毛巾教学过程与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播放动画:生活中和摩擦有关的现象,并提问和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后出示课题观察、思考、感悟摩擦的存在(二)新课教学1、滑动摩擦力概念小实验:由毛刷在木板上滑动和毛刷不动,木板滑动的情况,引导学生感知毛刷受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以及这个力对它相对运动的阻碍作用。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给出滑观察毛刷的形变和运动情况,感悟毛刷在接触面上受到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教学过程与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动摩擦力的概念。指导学生用手掌在木板的两个面上分别滑动感受滑动摩擦力把塑料尺夹在书中,用力抽出尺子,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稍用力按书本,用力抽出尺子,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变化。做实验,体验滑动摩擦力2、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感知滑动摩擦力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引导学生以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度为例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展示实验设计,并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引导,让学生真正体会要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引导学生针对压力大小这一猜想,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要求学生重点完成以上设计的两个实验。让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和结论,并引导它们表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对控制变量法的具体运用,强调实验结论的科学表述。对个别组的其它探究重点让他们谈实验方法。鼓励学生课下进行其它探究思考猜想并说出依据分组讨论,合作设计实验共同提高,深化控制变量方法的理解进一步设计实验,掌握方法合作探究,完成实验教学过程与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播放动画,展示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播放动画,了解以上问题解决方法,强调不是唯一方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总结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提高认识了解更多信息,感悟学有所用,增强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三)课堂小结鼓励学生从知识、方法过程等方面进行总结(四)巩固练习(1)课堂10分钟课时优化练习(2)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学生积极回答(五)布置作业(1)101页第二题(2)课下完成“迷你小实验”,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六)板书设计五: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七)教学反思(八)巩固练习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B.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2.下列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在皮带转动中,把皮带张紧B.自行车的手把上有粗糙不平的斜纹C.搬运笨重的货箱时,可在地上铺上几根圆木就容易搬动D.汽车的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3.下列事例中,是为了减小有害摩擦的是()A.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子B。旅行箱下装有轮子C.在拔河比赛时,用力握紧绳子D。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4.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各种生物的特征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A.泥鳅身体表面的黏液B。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C.人手指上的螺纹D。蛇体表的粗糙鳞片5.不论是木锯还是钢锯,他们的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因为()A.这样使锯齿更锋利B。这样使锯齿更耐受撞击C.锯用的太久,锯齿被撞歪D。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木料对锯的摩擦力6.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水平向右5N的拉力,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为8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5NB。3NC。8ND.13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