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2热量与热值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温度变化关系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燃料热值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燃料的热值教具(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策略):分析、讨论七、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做热量(二)探究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燃料的热值三、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1、内能的概念2、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改变内能的大小的方法有哪些?4、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热量。1.热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注意:(1)热量是为了描述和量度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而引入的,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2)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即它的内能没有改变,就谈不上热量。(3)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吸收热量。2.热量的表示符号和国际单位制单位:热量是内能变化多少的量度,其单位应与内能单位一致。思考: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的关系。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事实进行猜想。问题讨论:1.在家用燃气将初温相同一壶水与半壶水都烧开,它们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如何?谁吸收的热量多(你是如何判断的)?2.将初温相同的一壶水烧成温水与烧成开水,水温的变化量如何?谁吸收的热量多?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得出: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越多。3.研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按照教材设计进行实验。4.结论:(1)水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2)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实验得出:1kg纯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5.拓展训练:(1)1kg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4.2×103J。则:2kg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2kg水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1.燃料:(1)从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热量引出热值问题(2)列举生活中常见燃料,并分类。(3)思考讨论题:不同燃料燃烧的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热值:表示燃料燃烧时放热本领。热值的定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焦耳每千克3.查看热值表,回答问题:(1)哪一种燃料的热值最大?说说它表示的意思(2)火箭为什么用液态氢做燃料?4.燃烧的效率问题和污染多媒体投影展示锅炉烟囱、蒸汽机车冒黑烟等类似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燃烧存在哪些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最后归结到燃烧效率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指出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会浪费燃料,降低效率,造成污染。引导学生分析燃料燃烧所产生热量的流向,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被浪费掉了,进一步理解效率的意义。比较普通家用煤炉、普通燃煤锅炉和现代化锅炉的效率时,通过多媒体投、挂图展示相关情景。按照板书小结本节课的内容1、查一查酒精的热值是多少?说说它表示的意思。2、3kg的酒精完全燃烧一半可放出多少热量?剩余酒精的热值是多少?3、3kg的酒精完全燃烧可放出多少热量?自我评价与作业学生交流后,教师及时总结,明确燃料燃烧过程都要放热,但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相等。教材先引入内能,再介绍热量。内能是状态量,教材通过类比力学中的动能、势能,从分子动理论直接引出。建立内能的概念后,介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再由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定义热量;在热量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热值和比热容;最后以汽油机为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热机的工作过程,并渗透提高效率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让学生知道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