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滑动摩擦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了解静摩擦和滚动摩擦。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思想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摩擦力现象的普遍性,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过程,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3、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分为二对待问题的辩证思想。2、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更注重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难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理解转换法的意义和“控制变量法”的具体运用,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三、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学生实验,由生活实例引出滑动摩擦力,低起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为了降低学生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的学习难度,教材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了解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原理,体验转换法思想的应用。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教材运用文本、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教材“相关链接”板块中以举例的方式说明静摩擦和滚动摩擦,选用的例子既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形象生动,充分说明摩擦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生产中的普遍性,以此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对待摩擦力利弊的辩证思想;又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易于接受。在“议一议”板块,“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需求情况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教材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课后实践紧扣教学内容,特别是第3题在学生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提供两种不同的方案,让学生结合实验经历进行评估交流,对学生进行优化实验方案提供很好的载体,充分重视教学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实践意识。本节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的基础上,对滑动摩擦力与影响因素之间做定性分析,为高中阶段的定量分析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的作用等知识,为分析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和测量提供知识储备,这有助于课程的学习。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摩擦现象,但是学生形成的生活经验中有一些片面的认识,如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等等,这些片面认识形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过来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构建和养成形成负面影响。3、教法分析本课时通过冰壶比赛的视频和学生活动引出本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实践出真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学生分组分类探究,加强自主探究性、合作交流性的学习,让各小组自主完成学生实验,学生可能会发现各组大小不同的摩擦力,从而产生自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学习需求,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的全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通过视频《摩擦在我们身边》拓展学生视野,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4、教学资源:教师:PPT课件,视频,弹簧秤,木块,木板、短绳、滑板车。学生:弹簧秤,木块,木板,砂纸,钩码,小车、砂纸、玻璃板。四、课堂流程:(交流与评估)(分析与论证)(实验与收集数据)(设计实验与计划)(问题与猜想)(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目的)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激趣视频:冰壶比赛结合图片,回忆生活中的摩擦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模块一:滑动摩擦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分析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学生活动一:手在砂纸上体验摩擦力,归纳滑动摩擦力定义学生亲自体验,以加深感受。模块二:学生实验:测滑动摩擦力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理解其原理和转换法思想。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模块三: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针对学生实验探究情况,生成教学资源。学生活动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每个小组亲历科学探究各个环节,完成实验后推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模块四:摩擦力的分类。举例介绍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学生活动三:学生小游戏:拔河比赛。通过活动,学生了解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模块五: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师生交流讨论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观看视频《摩擦在我们身边》,学生讨论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想,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小结与拓展课堂小结及反馈学习体会及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思维。六、课堂小结七、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地位。本节课是按新课程理念和目标,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愿,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转变教学理念,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