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浮沉子,潜水艇模型,橡皮泥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多媒体运用新课引入1.将跳棋和五子棋混在一起,让学生想办法快速将它们分开2.进一步提出问题:用水将它们分开的原理是什么?1.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想到倒水将它们分开)2.猜想假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多媒体运用新课教学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演示实验:将三个小球完全浸没与水中后松手,观察小球的浮沉情况。2.提出问题:小球上浮下沉或悬浮分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对浸没后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3.提出问题:当物体完全浸没于液体中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相等,那么可不可以导出浮沉条件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呢?4.引导学生回答引课时的问题。5.提出问题:这一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的1.认真观察2.认真思考,并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F浮>G上浮F浮=G悬浮F浮3.思考,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推导关系式并讲解推导过程ρ液>ρ物上浮ρ液=ρ物悬浮ρ液<ρ物下沉4.学生思考并回答。如:盐水选种让学生明确物体的浮沉条件2.将图片导入白板软件,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做受力分析图3.利用白板的漫游和书写功能。可以拓展书写版面新课教学教师活动二、浮力的应用(一)轮船1.提出问题:木质的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什么?2.继续设疑: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得多,为什么万吨巨轮可以漂洋过海呢?3.分组实验:如何让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4.引导学生分析轮船漂浮在水面的原因5.介绍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随堂练习: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时1万吨,那么这艘轮船和货物的总质量为多少?(二)潜水艇1.表演魔术:浮沉子可以按照老师的指令上浮或下沉。提出问题:军事上的什么物体和它比较相似?2.实验演示:用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的浮沉情况用动画来展示潜水艇的浮沉原理(三)气球和飞艇1.大屏幕展示孔明灯图片,让学生猜想孔明灯是怎样升上天空的。2.播放孔明灯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孔明灯的制作过程和原理3.讲解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1.思考后回答:因为木头的密度比水小。2.思考猜想假设。3.分组实验让实验成功的同学分享方法(把橡皮泥捏成船型)4.把轮船制成空心的,从而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所受的浮力5.认真听课知道排水量表示轮船的大小。思考后回答问题。1.很有兴趣的欣赏老师的魔术。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潜水艇)2.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思考并猜想:潜水艇时通过吸水和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当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反之上浮进一步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并加以总结。1.思考后说出自己的猜想。2.认真观看动画,知道孔明的是因为灯罩里面的气体密度小于灯罩外的空气密度,所以可以在空气中上浮。3.知道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设计意图及多媒体运用2.大屏幕展示轮船图片5.大屏幕展示推导公式:F浮=Gm排=m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潜水艇的浮沉情况,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2.播放孔明灯的动画巩固练习教材课后习题1请同学到台前讲解书写计算过程,然后到讲台前展示并讲解利用展台功能,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对本节知识进一步巩固课堂小结先让学生进行小结,教师再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总结学生小结大屏幕展示本节主要知识点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布置作业教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浮力的应用F浮>G或ρ液>ρ物上浮1.轮船:空心增大V排增大F浮F浮=G或ρ液=ρ物悬浮2.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下沉F浮3.气球和飞艇:教学反思本节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演示实验丰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问题设置合理有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准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