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5.4眼睛和眼镜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5.4眼睛和眼镜

资源简介

“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一个高级的凸透镜成像系统。
2.了解近视眼是眼眼睛的那一部分出了问题造成的
3.用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眼睛的工作原理
2.通过眼睛的矫正分析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惜生命,关爱健康,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难点】
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眼睛模型、投影仪、课件、凸透镜、眼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初一生物课)
1、出示眼睛模型:解剖模型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2、讨论:你认为眼睛的那一部分最重要(通过学生的争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各部件的功能)
二、新课教学
出示眼球结构示意图,观察并总结: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
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阅读问答
眼睛的睫毛、眼皮附属结构有什么作用?
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
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
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
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
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
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
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
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视网膜起什么作用?
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
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
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
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师生总结: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照相机的底片)。
近视眼和远视眼是那出了问题(板书)
1、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是一台高级的照相机,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体距离,眼睛会自动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有些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有些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为什么会这样?
2、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小组交流:
(1)近视眼的特征: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3)远视眼的特征: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4)远视眼的成因: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3、那么怎么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你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模拟矫正近视和远视的过程?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
(1)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取一个凸透镜,蜡烛、光屏和近视眼镜。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3)用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前,模拟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这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凸透镜),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蜡烛像。
2.矫正远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实验作业)
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评价并总结。
怎样爱护眼睛:
1、请几位戴眼镜的同学说说戴上眼镜之后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不方便之处。
教师补充: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2、教师讲解环境因素导致近视的成因
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
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三、课堂总结:
学生分组概括本节的内容。
设问:你还有那些想知道的问题可利用留言板和老师、同学继续交流。
四、课后拓展:
阅读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回答提出的二个问题。
五、板书设计:
一、眼睛结构:
二、人眼看物体的原理
1、人眼看远处物体的原理
2、人眼看近处物体的原理
三、问题眼睛的成因和矫正
1、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用凹透镜
2、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用凹透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