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章节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是什么学科物理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数1课时设计者所属学校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4.通过学生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鼓励学生的思维形式向开放性和独特性。5.注意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习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创设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景,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2.通过自主实验、合作探究、视频展示、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学,在研讨交流中学。教学难点实验分析说明声音在空气以声波形式传播的。通过视频、flash动画、图片展示。教学环境选择和课前准备1.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2.教学用ppt课件、投影仪、屏幕、电脑,实物展台3.实验器材:纸、橡皮筋、笔帽、水、大烧杯、音叉和小锤、电铃、密闭玻璃罩、抽气机、视频投影仪。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感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验探究板书设计1.1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二、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声音具有能量——声能四、声音的速度:在空气中340m/s。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课:设置情景,引入新课(用时大约3分钟)根据铃声开始上课。请同学说说平时听到的声音。通过PPT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声音。引出课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1.声音的产生(用时大约10分钟)利用PPT引导学生自主实验。通过PPT视频判断发生的物体。学生自主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或自己身边的物体:纸、橡皮筋、笔帽、音叉和小锤等来制造声音。(学生口头展示)通过组内交流,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利用生活中常见乐器的发声巩固对“声音产生”的理解。2.声音的传播(用时大约15分钟)提问:刚才各种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到人耳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固体可以传声。通过观看PPT视屏(老师的演示实验)探究液体可以传声。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学生自主思考得出气体可以传声。学生自主探究(一只耳朵贴在桌上听敲击桌子的声音)得出固体可以传声。学生观看老师演示将发生的音乐芯片放在水中后仍能听到声音的视频。学生观看老师演示同时听利用抽气机抽走玻璃罩中空气的过程中铃声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实验、观看视频、观看演示实验总结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声音是一种波(声波)(用时5-10分钟)利用PPT引导学生认识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通过观看图片介绍了解声音具有能量。学生通过PPT观看关于水滴的波动的Flash动画、声音传播过程中空气粒子的振动视频、人耳听到声音的Flash动画,结合课本介绍掌握声音是一种波。学生通过观看PPT图片的介绍知道声音具有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文字说明理解相关物理知识。4.声音的速度(用时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声音的速度。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小结课堂检测(用时大约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提出存在的问题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思考课本www内容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又可以为下一节课做准备,还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