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本节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沸腾”、“蒸发”和“液化”现象的特点,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及以实验探究模式为主导新的教学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以及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教学模式】本节课是热学教学中与生活实际联系最多的一节课,本节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及自主探究设计实验验证“蒸发”的特点,使物理教学体现出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理念,更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自主探索能力。【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用具】热水、烧杯、纸盖。【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观察(通过PPT中的插入功能——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功能插入一个视频)视频“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升空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发射时所产生的“白色烟雾”,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汽化和液化》二、进行新课一、汽化的教学介绍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1.沸腾的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视频及实验的图像,请同学们探究、讨论并按照表格总结沸腾的特点。活动2:通过观察“影响水的沸腾的条件”的实验及图片,请同学们探究、讨论“影响水的沸腾的条件”并填入表格。探究性练习题:1.为什么高山上煮饭煮不熟,而用高压锅煮饭熟的很快?2.烧汤煮菜,加火不如加盖?2.蒸发的教学通过观察“湿衣服晾干”引入蒸发现象。活动1:请同学们大量举出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并探究、讨论、总结蒸发的特点。并将其填入表格。活动2:请同学们设计探究性实验总结并验证“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将结果填入表格。(注意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探究性练习题:1.煮熟的鸡蛋从开水中捞出放在手上,觉得不是太烫,当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为什么?沸腾与蒸发的实验表格沸腾蒸发方位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二、液化的教学1.引入液化介绍火箭发射时的“白色烟雾”不单单只是汽化现象,还有液化现象2.液化教学请同学们观察“露珠”及“锅盖上的水珠”的图片,初步认识液化现象。请同学们举出大量的生活中液化现象,并总结说明液化的模式3.探究白气与水蒸气的区别通过观察“水壶产生的白气现象”来探究总结探究白气与水蒸气的区别4.使气体液化的途径通过实验探究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水蒸气液化实验)2.压缩体积(压缩乙醚体积实验)三、神州六号发射时产生的“白色烟雾”的解释首先请同学们试着解释,然后教师总结。四、思考题1.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沸腾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甲、乙两位同学各倒质量和温度相同的一杯热水,甲同学用嘴吹水、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过一会热水就不烫嘴了。他俩的做法哪个使水凉得更快?为什么3.用电风扇对着脸吹风,脸上有清凉的感觉;但是对着温度计吹风,温度计视数并不下降,这是为什么?4.冬天,牙医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考一考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得主要目的是什么?5.夏季的早晨,北方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请尝试说明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教学总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所学到的知识,教师给予补充【教学反思】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不能脱离实验而独立发展,而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手段,更对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以及物理思想的养成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对《汽化和液化》进行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实验探究式的学习,良好的体现了实验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1.注重实验探究式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沸腾”、“蒸发”和“液化”三大块的知识,分别创设了“观察实验探究”与“设计实验探究”,例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及“影响水的沸腾的条件实验”;设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观察“使气体液化的途径的实验”等。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的课程理念,分别针对不同的教学过程,给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的机会。如:在蒸发的教学过程中,请同学们大量举出蒸发现象的例子;在液化的教学过程中,大量举出与液化有关的生活中的现象。3.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物理情景的创设导入问题,引导学生按照物理学的思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与科学实验式的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成知识建构。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