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功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并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功率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及之间的换算能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运用功率知识合作完成有关功率的测量(二)、过程与方法结合身边的做功事例,运用类比法建立功率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结合定义推导得出功率的计算公式;运用所学知识经历设计,完成“估测上楼时的功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并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功率的计算公式难点:能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及设计完成功率的测量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每天来校都要上楼到达自己的教室,这个过程我们是否做功?每次做功是否相同?大家有没有留意你每次上楼时间是否相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追问:既然每次上楼做功多少相同而时间大多不同,针对此情景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引入功率这个物理量。(二)、进行新课1、功率(1)、出示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让学生复习回顾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运用类比法得出功率的定义功率定义:物体所做的功与时间的比值让学生由定义书写文字计算公式,教师进而给出字母表达式,接着让学生根据公式推导出功率的国际单位,教师说明功率国际单位的人为规定。(3)、阅读课本了解功率其它常用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4)、阅读课本给出的常见物体功率,以此数据为例,教师可适时进行练习,理解功率数值表示的含义,熟悉单位换算。如:麻雀飞行的功率为8W表示的含义是2、活动:估测上楼时的功率猜想:同组同学谁上楼时的功率大?说说你猜测时考虑了哪些因素?设计实验:(1)、6个同学一组(2)、讨论此活动中你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设计出你的实验表格。(3)、分组测量(4)、评估与交流谈在实验中如何减小误差(5)、拓展健身教练为什么可通过改变播放音乐的节奏来控制健身操的运动量(三)、当堂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的功越多,则功率就越大B.物体做功的时间越短,则功率越大C.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D.功率越大,则做功越多2、换算以下单位3.2MW=KW=W40W=KW=MW3、在中考体育测试的跳绳项目中,某同学取得了每分钟跳150次的好成绩。假设他每跳一次所用时间相等,每次跳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6cm。则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于:()A.7.5WB.75WC.4500WD.7500W4、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登山,登到山顶时,小明用了20min,爸爸用了25min,若爸爸的体重是小明的1.5倍,则小明与爸爸登山的功率之比为()A.5:6B.6:5C.15:8D.8:15(四)、小结(五)、作业1、小明同学因上课迟到,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用时10s,则他上楼过程中消耗的功率接近()A.3WB.30WC.300WD.3000W2、小明用相同的水平推力,分别使较重的A物体沿较光滑的平面移动,较轻的B物体沿较粗糙的平面移动,若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对A物体做的功多B.小明对B物体做的功多C.小明推A物体时的功率小D.小明推A、B两物体时的功率相同3、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A.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W B.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JC.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JD.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W4、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各自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甲在半小时内行驶15km,汽车乙在2min内行驶1200m,则A.两车牵引力之比为5︰6B.两车发动机做功之比为1︰1C.两车速度之比为1︰1D.两车所受阻力之比为6︰55、一辆汽车装满货物共重4.9×104N,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10min内前进了12km,这时发动机的功率为6×104W,求:(1)、这段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3)、汽车所受的阻力是多少?(六)、板书设计一、功率1、物理意义:2、定义:3、计算公式:4、单位:二、活动:估测上楼时的功率1、猜想2、设计实验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4、评估与交流5、拓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