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2.3汽化和液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2.3汽化和液化

资源简介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汽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现象,并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现象。
2、通过实验能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3、通过实验能说出水沸腾时的条件及现象。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水沸腾的实验,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2、通过实验能说出水沸腾时的条件及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水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
做想想做做的实验:准备两个透明的塑料袋,其中一个倒入一些酒精(用一点红墨水沾红,增强实验的可视性),将两个袋子密封,然后同时浸入热水中,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将袋子拿出,再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是为什么?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酒精不是消失了,而是从液态变成气态,由此带出汽化的概念,简单说说液化的概念。
PPT展示:
(
(配有声音)
)
让学生观察图片展示的汽化现象,回答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汽化的两种形式,缓慢的叫蒸发,剧烈的叫沸腾。
让学生回忆平时水烧开的情形,说说水沸腾有什么现象?如何判断水是否沸腾了呢?
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可能缺乏细心的观察,所以播放水沸腾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沸腾大概现象的回忆。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温度会如何变化?
明确实验目的:(1)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
(2)听听水沸腾前后声音的变化情况
(3)测量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
(4)记录实验中发现的其他现象
寻找实验器材:温度计、秒表、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纸板、铁架台
强调酒精灯的使用安全: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确定实验步骤,并简单演示: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顺序:由下到上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准备60ml,初温80℃左右的热水)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沸腾后再记录三次,同时观察
沸腾前后气泡的数量和大小的变化情况。
(4)熄灭酒精灯后,观察水是否保持沸腾。
(5)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5、强调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三看一记(一个看秒表计时,一个看温度计读示数,一个看水中的气泡,一个记录数据和画坐标图);(3)实事求是,如实记录。
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堂,提供必要的指导
7、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说说他们看到的现象,将其中四小组完成的水沸腾时的坐标图通过摄像头展示,得出液态沸腾的共同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提出沸点的概念,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说说测得水的沸点是多少。通过PPT展示小资料,提问学生:从小资料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评估交流:提问:在实验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其他的发现或者疑问呢?让学生前后组交流数据并讨论,然后回答。
补充问题让学生讨论:(1)实验中大家测得的水的沸点都一样吗?为什么?
(2)实验中采用什么方法来使水尽快沸腾,节省加热时间?
9、课外实验:展示学生课外完成“纸锅烧水”实验的照片,让学生来说说纸锅最后燃烧了吗?为什么?
三、蒸发
1、对比沸腾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让学生用棉签沾一点酒精涂在手上,说出手的感受,思考原因,从而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起致冷作用。
3、通过学生都很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对比不同情况下衣服干的速度不同,从而轻松说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课堂小结
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汽化的两种方式:
3、沸腾的特点:
4、沸点
5、沸腾的条件:
6、蒸发的特点:
7、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课堂小测
联系生活
布置作业:完成思考题和《南方新课堂》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
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探究水沸腾的实验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特征:吸热,温度不变
3、沸点:同种物质,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四、蒸发
1、要吸热,起降温作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