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课时:1课时课型:实验探究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尤其是交流与合作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积极动手、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探究习惯。二、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既要设法使现象明显,又要能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三、教具准备?演示器材:U形磁铁、线圈、开关、灵敏电流计、支架、手摇发电机模型分组器材:U形磁铁、线圈、开关、灵敏电流计。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提出问题: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二)新课猜想与假设:发电机发电可能与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有关。器材:线圈、U形磁体、开关、导线、灵敏电流计安装:线圈出来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灵敏电流表出来接开关,开关出来接回线圈。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结果探究一:怎样才能产生电流?(提示:电路闭合,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铜棒移动方向指针偏转方向有无电流左右斜向上斜向下上(尽量平行于磁感线)下(尽量平行于磁感线)探究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有哪些?铜棒移动方向磁场方向指针偏转方向上N下S上S下N通过探究得出结论: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就是感应电流。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导体运动的方向有关完成实验探究后,各组从以下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1.如果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不垂直,导体中能产生电流吗?2.如果导体不动,移动蹄形磁体,导体中能产生电流吗?3.实验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介绍法拉第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B5%E7%A3%81%E6%84%9F%E5%BA%94?)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4%E6%B5%81%E7%94%B5?/?1023508?)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86%E7%9B%98%E5%8F%91%E7%94%B5%E6%9C%BA?/?817985?),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电磁感应的应用1.动圈式话筒2.交流发电机让学生自学167页到168页并完成导学案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闭合开关灯泡发光,提问电池的作用是什么?得出结论这个仪器提供电能取下电池,用特殊的仪器安装在电池的位置,并摇动它,观察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