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巩固练习、知识整理,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 2、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认识到化学发应定量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规范严谨的科学精神。 2、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反对迷信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感受生活和生产实践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2、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训练学生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避免计算结果的错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引入] 前阶段我们学习了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在这一单元中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 一、引出知识体系: 思考并回答: 质量守恒定律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 设疑,激发求知欲。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回想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2、通过形象的图示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归纳:六不变,二变,一可能变 通过形象的图示分析,引导学生再次从微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应用一:解释问题 1、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邪教头子李洪志说,他把铁粉等贱金属抓在手心,对它发功,就可把铁等金属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这观点是否正确。 应用二:求算物质质量 3、6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____克氧气参加了反应。4、在A+B=C+D 的反应中,足量B与2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64克C和18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克。5、将含68克过氧化氢的溶液和2克二氧化锰混合,共收集到32克氧气,问生成的另一种物质的质量是 。 应用三: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6、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推断出酒精中一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 应用四: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7、 3Cu+8HNO3=3Cu(NO3)2+4H2O+2X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8、 3AB+C2B3=2C+3X X的化学式为_____ 像“3Cu+8HNO3=3Cu(NO3)2+4H2O+2NO”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的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引出化学方程式 讨论 交流 思考 回答 体会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强化对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 1、概念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原则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步骤 4、化学方程式的三点含义(信息)——“质”和“量” 观看、聆听 了解概念 知道书写原则 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要领。 结合教材,讨论归纳方程式提供的三点主要的信息。 让学生会主动学习,根据信息,找出方程式所表示的涵义。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投影练习 1、选一选 2、写一写:有氧气参加或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3、练一练 根据信息,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1)“非典”肆虐时期,过氧乙酸(C2H4O3)是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它无色且有辛辣味,且有强氧化性,温度稍高即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醋酸(C2H4O2),请写出过氧乙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生成一种单质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方程式中提供的三点信息(含义),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 进一步了解书写原则 练习书写有氧气参加或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 思考并练习(学生板演)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进一步深化对化学方程式涵义的理解,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过渡]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量的关系。在生产中通过这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从而充分利用和节约原料。1、假如这里有4克氧气,理论上可与多少氢气反应?2、把8克硫粉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试问: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O2的质量(g) 6 8 10 12 SO2的质量(g) 12 16 16 ? (1)四次实验中哪几次符合质量守衡定律?为什么? (2)第一次实验为什么不生成14克SO2 ? (3)第二、第三次实验中,为什么氧气量不断增加,而生成的SO2 不再增加? (4)请在第四次实验的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数据。 (三)通过例题引出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 讨论、归纳正确解题的步骤:七步 归纳:计算三个要领、三个关键: 及时检查,便于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方法, 二、本单元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见投影) 思考并归纳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练习: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肯定变化的是( ) A.元素种类 B.元素化合价 C.物质的质量总和 D.各种原子的数目 2、某化工厂进行电解食盐(NaCl)水生产,电解食盐水不能得到的产物是( ) A.NaOH B.HNO3 C.H2 D.Cl2 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4、 有下列事实,其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①湿衣服晾干后,其质量比湿的时候减少。 ②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减小了。 ③12克碳在48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60克二氧化碳。 ④铁制品生锈后质量增加了。 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3O4+ C Fe + CO2 ↑ (2) Al+ O2 Al2O3 (3) C2H2+ O2 H2O+ CO2 6、某物质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X中含有的元素? 延伸:若32克X完全燃烧生成88克CO2、72克H2O,求(1)试推断X中含有的元素? (2)求各元素间的质量比(3)求X 的化学式 7、某X物质46克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求:(1)试推断X中含有的元素?(2)求各元素间的质量比(3)求X 的化学式。 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m 24 0 14 (1)表中m的值为 。 (2)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________。 (3)该反应中X、Y、Z、Q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 。 9、某工厂需用96千克氧气, (1)假如你是厂长,可考虑用哪些方法制得? (2)若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制得,则至少需氯酸钾多少千克?(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算吗?) 10、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氧气(有a个O2分子)和一氧化氮(有b个NO分子)的气体,已知2NO+O2=2NO2,则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氧原子、氮原子的个数比为 。 11、已知A、B两种物质反应生成C,用7克A和2克B或4克A和5克B充分反应,都可得到6克C,现取A、B固体混合物共9克,充分反应后得到7.5克C,此混合物中A、B的质量分别为: . 12、含杂质的镁条3克,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克MgO,则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3、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已知2Cu +O2=2CuO,求铜在原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是多少? - 2 - - 2 - -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