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的内容。本节课只讲解元素。 理解这一概念不仅需要原子和原子结构方面的知识基础,还需要一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积累。教科书首先从较易上手的宏观层面,通过类比构成英文单词的26个字母,分析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上认识元素,说明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的种类是有限的,并使学生体会元素概念的具体应用;接着,再从微粒角度进一步分析几种物质组成,说明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样从同一事物的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自然地将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与构成物质的一类原子联系起来,突出了这一概念的特点。 二:学习分析; 从教学方法上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0--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无数的数字,简谱中的1234567可以组成不同音乐乐曲;通过26个英文字母组成无数的单词,这26字母就是构成单词的要素。这些要素就类似化学上的元素。由此联系到我们身边的物质,虽然形形色色,都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这样的类比,学生接受起来可能容易些。 从教学要求上看,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它非常的抽象,学生对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感到非常难理解。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元素概念理解“一类原子的总称”,形成比较整体的认识。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念,加强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 难点:元素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教师:【设问】小孩、中老年人缺“钙”吃什么好? 【出示图片】“维D钙奶”“高钙奶”等补钙产品图片。 【提问】以上的“钙、锌”指的是什么? 学生:钙。 教师:【引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更好、更明白的生活,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 “课题3 元素” 的有关知识 学生:明白任务。 教师:【设问】元素是什么呢?怎么定义呢? 【图片】碳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提问】1.三种碳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间的关系。 2. 观察:表格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3. 这些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你能总结出元素的定义吗? 学生:完成表格中的空白。 学生讨论:都是碳原子,他们的质子数一样都为6,中子数不同; 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教师:【板书】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学生理解,记忆。 教师:【提问】区分碳元素和氧元素关键看什么? 【总结】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学生:归纳:质子数不同 教师【提问】元素和原子又有什么不同呢? 【图片】元素: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学生:学生讨论记忆 教师:【试一试】1.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高锰酸钾是由一个钾元素、一个锰元素、四个氧元素组成。 2.双氧水是由氢、氧二种元素组成的。双氧水是由一个水分子、一个氧元素组成。 学生: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练一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水是由两个种元素和一种氧元素组成。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5. 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 学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回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其次是? 学生:学生回答:氮 氧 教师:【追问】在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各种元素含量又是如何呢? 学生:学生阅读课本:60页 图3-17 “资料”,归纳出地壳中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高的前四种元素。 教师:【提问】前面的“钙”、“锌”指的是什么? 学生: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请用关系图表示出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生结合上述5个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图片】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生讨论理解记忆。 六、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3. 元素的分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