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 政治 课题 第二课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能力目标: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课,更加坚定的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学精神:坚持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我国的探索之路和成长经历,并且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实事求是的领会那段屈辱历史带给我们的财富。 公共参与:领会中国的探索与复兴之路,参与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辨析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分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课前准备 教具: 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 2、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的形式引出新课: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正如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我们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近代以来,我们又是如何探索到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面貌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巨大改变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的衰落: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近代以来,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一步步的打开中国国门,迫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不得不开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的富强。 1Q 问题:根据图片联想历史事件,分析近代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都未能改变悲惨命运的原因。 结论: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论证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蹊径。 问题:总结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结论:课本P21专家点评 过渡:既然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那么我们是如何探索到社会主义道路的?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2页探究与分享 (1)问题:谈谈中国先进分子接触、了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结论: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声巨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过渡: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结合历史知识交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结论: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过渡: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这里面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链接 (1)含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相互衔接。 (4)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课本P24专家点评) 过渡: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那么,新中国的建立还有哪些重大意义呢? 学生结合所学及相关历史知识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①中华人名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作用 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毫无疑问,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毛泽东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矛盾论》《实践论》等科学著作中,因此,这一理论成果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是当之无愧的。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凝结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贡献。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没有这一实践,就没有毛泽东思想,而这个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始终伴随着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的探索和实践,也就是说,他们集体智慧的合力才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基础 毛泽东错误的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就是说毛泽东错误的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主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等“左”倾错误理论,他们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我们是如何探索中国的复兴之路的,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我们知道了共产党的产生和新中国成立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的重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社会主义革命开始啦,社会主义制度又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我们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会继续探讨这些问题。 四、板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近代中国的衰落 探索路上的尝试 ①含义 ②两个步骤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④特点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 标志 产生 作用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意义 毛泽东思想 五、教学反思 本课与历史联系十分紧密,需要学生熟悉相关史实,课前布置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时,教学过程中贯穿历史知识,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