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教案: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教案: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19)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 通过了解中国的历史,认识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悲伤处境,懂得现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 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知道这些常识和斗争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原因。
4. 知道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关键能力:
1.能够列举20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接触了解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事件。
2.知道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理解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28年浴血奋战的历史,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4.结合历史知识和现实思考,能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知道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认同。
2、科学精神
学会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走不通。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2.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运而生的
四、课前准备
搜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资料,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资料。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明确得到答案。
2、新课讲授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究复兴之路
【探究与分享】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立租界、驻扎军队,攫取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以及控制中国海关等特权。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华军全权代表无耻地宣称:“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此举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产生极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迅速批准这一计划,对焚毁圆明园感到“由衷高兴”,还叫器:“如果北京皇宫遭到同样的命运,我会同样十分高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毁,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国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结合历史事实,谈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和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
教师:提供历史事实
历史事实:
事实一: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事实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1)事实一 :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事实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 加深。
(3)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深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和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表现: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国家主权受到破坏,同时又没有完全成为外国的殖民地(即不直接由外国统治而仍然有本国形式上的政府);经济上是既保存着封建自然经济又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处境:近代中国人民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过渡:当时的中国人民处在这种水深火热当中,人们自然也就渴望人民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那么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那么都有那些人哪些派别。又做过哪些尝试?结果如何呢?
学生:结合历史所学知识,说说自己的感受
【探究与分享】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戍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教师:通过上述叙述,我们知道即使中国人民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努力,但是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小组谈论,形成答案
教师总结:在近代中国,农民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另辟新路。
过渡:那么又有另外一个问题了,在大多数人看来,世界上那么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他们发展的都很不错,那么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却走不通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过渡:那么既然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那么中国人民又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又是如何走上这条道路最终取得成功的呢?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探究与分享】
20世纪初,正当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教民真理的道路上屡遭挫折的时候,从地跨欧亚的俄国放射出一道人类进步的希望之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欧美转向苏俄,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科学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
1919年,毛泽东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一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董必武曾经足中国同盟会会员,他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
教师讲解:这个时候的世界,正在发生一件大事,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因此,它虽然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进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
问题: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学生:阅读课本24页回答
教师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教师讲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教师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过渡: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过渡: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问题: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吗?
学生:各抒己见,并给出理由
教师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毫无疑问,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最杰出的贡献,毛泽东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矛盾论》《实践论》等科学著作中,因此,这--理论成果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是当之无愧的。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凝结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没有这一实践,就没有毛泽东思想,而这个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始终伴随着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的探索和实践,也就是说,他们集体智慧的合力才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错误的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就是说毛泽东错误的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主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念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等“左”倾错误理论,他们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3、结束新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4、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确了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带给我们的意义。明白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又面临怎样的问题呢?中国共产党又将怎样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呢?
六、板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究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十月革命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
4.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5.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毛泽东思想
七、课后作业
预习下一框,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又面临怎样的问题呢?中国共产党又将怎样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