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2预防犯罪1.“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积极预防犯罪并自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就要正确理解和掌握犯罪的特征,划清与非罪的界限。下列说法,正确指出了犯罪特征的是()①是否应受刑法处罚②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是否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④是否违反刑法的规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谢某正在遂溪县环境监测站办公室上班,谢某的两名同事在办公室玩枪,未料,枪支走火击中谢某,谢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两名同事的行为()①触犯了刑法②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应受刑罚处罚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B.加强自我防范,就能防患于未然C.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制裁5.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这一调查数据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①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行为②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④我们要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某市公安机关的统计报告显示,该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没有预谋,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另外,报告还显示,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与不正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用事有关,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这警示我们()①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未成年人年龄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不必小题大做③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为荣、违法可耻的观念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在我国现有的吸毒者中,青少年吸毒者占60%以上,而这些青少年又多数是中学毕业后1~3年里开始吸毒的,他们大多对毒品一知半解,对它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青少年如何才能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①保持心理防线,切记不要盲从②树立正确人生观,远离不良场所③慎重交友,杜绝攀比和赶时髦④养成不吸烟的良好习惯,杜绝不良嗜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8.16岁的中学生张某因不喜欢学习而随从王某混迹于社会,王某常常带张某去吃饭或玩游戏。一次,张某在为王某盗窃望风时被警察抓获,法院认定二人均构成盗窃罪。这说明()A.未成年人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犯罪B.家庭教育失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C.未成年人遭遇不法侵犯时要寻求法律帮助D.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报复性特征9.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给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引发社会高度关注。遏制校园暴力,青少年应该()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明辨是非,乐交诤友,不交损友③面对校园暴力侵害时,既要机智灵活地与其斗争,又要善于求助和依法维权④加强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治理,依法严打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D.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11.材料分析题王某,17岁,原来在校表现良好,后来由于结识社会青年,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时常无钱上网。一次,王某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时被抓,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给予了拘留10天的处罚。然而,他恶习不改,为达到勒索钱财的目的,竟然将邻居家10岁孩子李某绑架,李某不从大声呼救,王某用石块猛砸其头部,致使李某当场死亡。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王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为什么?(2)王某从旷课开始,逐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以此为鉴,我们应该怎样做个守法公民?12.材料分析题陈某在校读书时是个“打架大王”,屡次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虽然校长和班主任经常对他进行教育,但他仍不思悔改。一天,他乘公共汽车回家时,售票员请他买票,他竟出言不逊,说什么“老子没钱,你敢怎么样”。售票员不让他走,他便动手打了售票员两拳。后来,公安部门给予他罚款并将情况通知所在学校,学校结合陈某的一贯表现,给予他警告处分,但陈某不仅不接受教训,反而对售票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毕业后的一天,陈某纠集了几个人,在一僻静处将售票员殴打成重伤后逃之夭夭。后被逮捕归案,人民法院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7年。陈某的行为中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结合陈某的行为,指出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点。(3)我们应怎样吸取陈某的教训,预防犯罪?答案1-5BBCAD6-10BCAAB11.材料分析题答:(1)王某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时被抓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王某将邻居家10岁孩子李某绑架,致使其死亡属于犯罪。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较轻,对社会危害性较小,未触犯刑法、受到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王某公共汽车上行窃被抓,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给予了拘留10天的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而犯罪的违法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王某将邻居家10岁孩子李某绑架,致使其死亡。违法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2)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很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守法的人;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12.综合探究题答:7.(1)陈某打了售票员两拳,这是一般违法行为;陈某纠集他人将售票员打成重伤是犯罪行为。(2)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点: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3)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我们要遵守法律,预防犯罪!5.2预防犯罪自学导航030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02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0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0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01了解罪与罚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52页0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02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违反刑法,属于犯罪行为。你能找到这两种违法行为的不同之处吗?小法官养成记一:我看罪与非罪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关系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严重违法行为)联系区别危害程度较轻刑法以外的法律承担行政处罚或者民事责任危害程度严重刑法接受刑罚处罚都是违法行为;都产生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危害性不同违反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律知识小百科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含义、特征:53页触犯刑法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罚处罚——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思考:史某的行为违反了哪部法律?受到的是哪种处罚?(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类别: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3、刑罚的含义、种类:54页刑罚的种类123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停止伤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刑罚处罚主刑:官职、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02加强自我防范小法官养成记二:案例分析一起看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1、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2、陈某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3、陈某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纪违法犯罪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沾染了不良习气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法律知识小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想一想:为了改正不良行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措施吗?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04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及时教育引导;03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01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02纠正不良行为的方法(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55-56页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刑法的含义和作用加强自我防范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要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课堂小结拓展空间:让我们远离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辱骂他人、强行索要财物、打架、赌博、偷窃等,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污染校园清新空气。让我们寻找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共同制定整改措施。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搜集到的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针对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在下表中。不良行为产生原因整改措施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五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5.2预防犯罪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重点犯罪的特征难点学会自我防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2、思考:你从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观看引入新课“预防犯罪”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一、了解罪与罚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52页2、小法官养成记一:我看罪与非罪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违反刑法,属于犯罪行为。思考:你能找到这两种违法行为的不同之处吗?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法律知识小百科犯罪的含义、特征:53页6、观看视频:猎杀野生动物判刑思考:思考:史某的行为违反了哪部法律?受到的是哪种处罚?刑罚的种类二、加强自我防范1小法官养成记二:案例分析一起看思考:(1)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陈某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3)陈某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2、总结: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规定4、想一想:为了改正不良行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措施吗?6、总结: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55-56页浏览、回答。小组交流、回答。阅读、分享。直接讲授本节课知识,明确刑法的作用。接着通过小法官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拓展不同法律的规定,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在前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犯罪的基本含义、特征。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巩固犯罪的基本知识,引出新内容“刑罚”。通过小法官的第二个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走上犯罪的道路的原因,并从中得到启示,学会遵纪守法,预防犯罪,从而得出做好自我防范的措施。板书5.2预防犯罪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预防犯罪 教案.doc 5.2预防犯罪 练习.doc 5.2预防犯罪.pptx 猎杀野生动物判刑.mp4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