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3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3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一、法不可违
视频中男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一、
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运用你的经验
这种行为是什么行为?法律对我们的行为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些“熊孩子”喜欢搞这样的恶作剧。
你想到后果吗?
2014年8月,60岁的陈婆婆随家人到餐馆吃饭。就餐中,陈婆婆起身去搀扶自家的小孩子。邻座8岁小男孩淘气地将陈婆婆身后的椅子悄悄抽掉。陈婆婆落座时,坐空跌倒在地,后脑受到撞击,造成头部外伤。此后,双方就损害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未果。陈婆婆将小男孩的父母起诉到法院,法院作出判决,判令小男孩父母承担7成责任,向原告陈婆婆赔偿4000余元。
1.法律的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指引作用)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法律还有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法不可违,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什么后果?是什么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有什么危害?
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这些行为违法吗?是什么违法行为?
思考:哪些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权利包括哪些?什么是合同?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
2)民法是规范民事行为的法律。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
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3)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镜头二
李某等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违反行政法律,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行政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什么后果?是什么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有什么危害?
这些是是什么违法行为?
还有哪些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由行政部门治理的违法行为都是行政违法行为。
如,污染环境,残害野生动植物等
谎报险情、损坏公物、殴打他人、污染环境、
违法经营、偷税漏税、缺斤少两等由行政部
门管理的事务。
3.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
镜头三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
刑罚处罚的行为。
上述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什么后果?是什么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有什么危害?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不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程度)
法律后果
根据社会危害大小程度和情节轻重程度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
轻微
民事责任
一般违法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法规
轻微
受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严重
刑事处罚、刑事处分
严重违法行(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内容
名称
2.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3.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联系
区别:一般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犯罪情节比较严重,社会危害性特别大。违反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要不同。
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触犯了法律,危害社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辨析: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但是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
3、广西涠洲岛景区“连续5脚踢断仙人掌”游客被找到:批评教育并赔偿500元。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以下事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1.10月4日,海南海口,一家长放任小孩破坏
影厅银幕造成影院设备损失上万。双方就赔偿
事宜正在协商中。
2.大理双廊古镇,不买鼓就辱骂游客的经营户
被责令立即关停整改30天,并对经营者和员工进
行批评教育。
4.内蒙古一落马厅官获刑6年:与黑恶势力
沆瀣一气,系主动投案。
?
?
5.河南一女子站车顶激情热舞被举报交警:违章停车罚款200元,女子遭到严厉批评教育。。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6.9月30日,云南省文山州故意杀害继子的李茂信被执行死刑。
刑事违法行为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小结
怎样避免一般违法行为呢?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二)
(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社会生活中,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社会交往中,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怎样做到遵章守法呢?
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如何理解法律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行政、刑事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遵章守法
1.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大有小,由于民事违法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所以被称为
(
)
A
.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不良行为
2.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
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A.守规则 B.不违法 C.遵纪守法 D.诚实守信
?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B
B
3.某汽车销售员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被拘留十天;某装修公司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
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
D
4.我们的父母是社会的劳动者,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A.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
5.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法不可违,违法必担责
B.法不责众,法律难平等
C.法是底线,道德是境界
D.伤害他人,理应受刑罚
A
6.安徽省铜陵市17岁少年王某,从小就因多次打架被学校批评教育,2019年2月5日,王某因与人发生口角,拿木棒伤人致残被法院判刑。材料告诉我们
A.未成年人享受的特殊保护已经被取消
B.任何违法行为都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C.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必然违法
D.大错绝对不可犯,小错倒是无所谓
B
7.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中国式过马路”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A
简答题
15岁的中学生牛牛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之后,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思考:此案中,牛牛有哪些违法行为?应受到的相应处罚种类分别是什么?
答: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为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②拦路抢劫行为为犯罪(或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谢谢!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