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2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2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在国家治理道路的选择上,我国的选择是什么?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础
归纳:
一、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的含义及选择法治的原因
(1)含义: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思考:为什么要选择法治的道路呢?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不同
人治思维
法治思维
本质
原则
特点
最高权威
主张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
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奉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思考:通过人治思维和法治思维的对比,你能认为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时代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治理方式?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民法典:新时代人民的法典
思考:《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何意义?
归纳:
一、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的含义及选择法治的原因
(2)选择法治的原因(法治的重要性):
①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法治呢?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法治要求
实行良法之治
实行善治
相关链接
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明实现法治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
什么是良法?
良法
(三个判断标准)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实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
思考启迪
一个国家制定了良法,就是“法治”的国家吗?
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法制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
法治
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
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结论: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归纳:
一、夯实法治基础
2、实现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思考:我国在实现法治的道路上走得顺利吗?
时间节点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
1840年——1949年
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1949年——1978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1978年至今
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归纳:
一、夯实法治基础
3、我国追求法治的历程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2)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3)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5)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6)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7)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8)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9)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10)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11)2018年,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12)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我国的法治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目前我国的法治中心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个体系是什么?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归纳:
一、夯实法治基础
4、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总目标及具体内容
(1)重要性: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具体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内容中包含了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你能找到它吗?
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
十六字方针实施的主体分别是谁?
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主体
目标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人大
司法机关
政府
公民
◆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
思考: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实现哪些目标?
归纳:
一、夯实法治基础
5、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个统一)
③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怎么做呢?
(提示:从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三个方面谈)
①积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维护法律尊严。
②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拓展思维
夯实法治基础
课堂小结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的含义及选择法治的原因
实现法治的要求
我国追求法治的历程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总目标及具体内容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