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 我国各地的老房子 1北京 2福建 3云南 4内蒙古 5安徽 7陕北 表现方法 1.北京四合院 结构 大四合院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中、小四合院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为"大杂院"。大杂院的温馨是许多老北京居民无法忘记的。 中四合院 小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 影壁 四合院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牡丹的花瓶寓意“富贵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龙凤呈祥”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岁寒三友》 《富贵平安》 《福寿双全》 《龙凤呈祥》 《子孙万代》 我国各地的老房子—2.福建土楼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它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作用: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我国各地的老房子— 3.云南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 屋里的家具凡是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 我国各地的老房子—4.蒙古包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上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 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帐篷。 随着蒙古族游牧习俗向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转变,蒙古族人民几乎完全定居在砖瓦房或楼房里。 我国各地的老房子—5.安徽徽派建筑 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 徽派建筑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最有特色; 马头墙的“马头”,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还被称为“封火墙”。 我国各地的老房子—6.陕北窑洞 窑洞分为: 靠崖式窑洞 下沉式窑洞 独立式窑洞 靠 崖 式 窑 洞 崖 窑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汉族民居形式。 下沉式窑洞(地窑) 进村不见村, 树冠露三分。 麦垛星罗布, 户户窑洞沉。 独立式窑洞 锢窑 延安,是新中国的摇篮,毛主席在延安的土窑洞里领导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 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陕北窑洞是新中国历史的见证。 毛泽东旧居 土窑 原因: 1.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 2.陕北历史上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土窑洞挖掘简便、成本低廉、省工省力、冬暖夏凉。 3.黄土高原地区缺乏高大的乔木. 为什么陕北人从几千年前到现在一直钟情于窑洞这种居所形式呢? 砖制窑洞 石制窑洞 表现老房子的美的方法 绘画 纸雕 剪纸 陶艺 不同材质的墙面美 石头墙面 砖制墙面 竹制墙面 木制墙面 基座 房顶 外墙壁 门窗 细节 陶艺制作方法: 泥条成型 泥板成型 捏制成型 灵活运用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捏制成型等陶艺技法,小组合作制作出有特色的老房子。 注意事项 1.构思样式 2.小组分工 3.粘合成型 4.添加细节 5.完善修改 1.房子基座:约厚1厘米,边缘不一定整齐,略大,作为整座泥塑的底托。 2.主楼不宜高,墙体可厚一些。房顶薄一些。 3.为了让房子更有特色,我们还可以用一些肌理效果。 1. 是否表现出老房子的特点和美感; 2.运用陶艺制作方法; 3.场景的营造和细节刻画。 这是我们组制作的老房子。 分别由( 谁 )负责墙面、屋顶、门窗 、墙壁、细节。 重点表现的是房子的( )部分。 遇到的问题:( ) 我最喜欢( )组 的作品。 因为他们制作出了老房子的特点,运用了( )和( )的陶艺技法。 细节刻画也不错。 建议:( )。 拓展延伸 我们的家乡山西有什么样的老房子呢? 我们家乡阳城县呢? 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