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期中卷(一)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并将其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处)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1.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表达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主张。这种思想主张源于()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某校八(6)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甲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B.乙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乙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3.“古巴比伦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关于汉谟拉比法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②规定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阶级状况④使用的是楔形文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5.右框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A.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B.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C.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D.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6.一个生活在商朝的中国人,他能够做到的有()①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②通过《史记》了解黄帝情况③到市场上购买青铜器用具④到佛寺上香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7.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分封制8.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研究题目不恰当的是()A.《孔子私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思想解放的潮流》C.《孙膑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法著作》D.《法与时移:法家受统治者青睐的原因》9.某班同学正在扮演一部关于古代印度制度种姓制度的历史剧。平平同学扮演的某中年男子在行驶祭祀大权,他代表的最有可能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10.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公民塔克里和妻女居住在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塔克里()A.因家庭贫困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B.派奴隶哈比代表他出席公民大会C.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津贴D.与妻子一起参加公民大会,把女儿托付他人1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生产力的发展12.英国最负盛名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分别于1254年和1318年得到教皇的特许状训令,并在其后的发展中得到了王室的各种特许状。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垄断欧洲思想、文化教育的是()A.大学B.贵族C.国王D.教会13.封建庄园是欧洲中世纪农村经济一种重要形式。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庄园内有城堡、教堂、磨坊、农奴的住宅、耕地等??????????????????B.?庄园的大部分土地都租给农奴耕种,农奴要向领主缴纳租税、服劳役C.?庄园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售,以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产品???????????D.?农奴终年劳累,常用怠工和逃亡等方式来发泄不满14.六、七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同一时期,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面对这种局面,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由哪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A.孝德天皇、亚历山大大帝B.明治天皇、穆罕默德C.明治天皇、亚历山大大帝D.孝德天皇、穆罕默德15.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论述中,正确的是()①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有关。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成就。④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教育和知识有关。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6.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制民主政治治D.种姓制度17.“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句话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日本先进文化B.进行贸易往来,获取高额利润C.作为征服中国的先遣队D.吸收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发展18.下列关于古代中日之间的交流史实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①公元57年,居日本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者到中国,中国皇帝赐使者印绶②公元1世纪后的几百年间,中日之间的交流有了更大的发展③成批的中国织工、陶工等随日本使者到了日本④到了中国的宋元时期,中日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B.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C.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D.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20.“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善,骑兵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使用成熟的马镫后,骑兵的战斗力大大增强②马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贸易的发展③在使用成熟的马镫前,骑兵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很小④马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作战方式的演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观察下面的世界几个早期文明区域分布图,完成相关题目。(10分)(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区域,分别填写这些区域的名称及其所处的流域。(6分)区域名称所在大河流域AB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C印度河、恒河流域D(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4分)22.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战国策·秦策》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5分)(2)结合材料一说说,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3分)(3)有人说商鞅被车裂而死,变法失败。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4)说说改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之处?(2分)23.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以下是其中两条规定:①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②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但如果奴隶主弄瞎了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了事。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人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认为,应当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残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的统治。(1)材料一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4分)(2)材料二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它对后世有何影响?(4分)(3)材料三中的韩非子属于哪一思想流派?这一流派的主张受到哪国统治者青睐?为什么?(6分)24.历史图片包含着生动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又一本“教科书”。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0分)(1)以上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点,图1和图3各代表的是什么制度?(4分)(2)图1中的封主与封臣之间形成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关系,这一关系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3)图2反映了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哪一特点?这对欧洲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4分)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阿拉伯帝国统治区域曾经是世界文明的摇篮,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令世人瞩目,他们在不同的文明区域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阿拉伯人重视知识的价值,在巴格达成立的“智慧宫”使得穆斯林世界成为科学、哲学、医学及教育的知识中心。材料二: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来同样的例子的。——美·赖肖尔《当今日本人》(1)材料一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例谈谈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6分)(2)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日本这场“拜师学艺”的活动,史称什么?(2分)(3)日本在完成本次改革后,国家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4分)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期中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选项CDDBCBDC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DDCDCBDAAB二、非选择题21.(1)区域名称所在大河流域A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B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D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2)特点:都产生于大河流域(都位于河流沿岸)。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22.(1)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2)“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由此可知,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3)没有失败,由材料二“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可知:商鞅虽遭不幸,但商鞅变法的实施,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23.(1)《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是一部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法律。(2)《十二铜表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基础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3)法家;秦国;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导致阶级矛盾。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24.(1)图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图3:封建庄园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2)影响:复杂的关系使封建领主之间产生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战争。(3)基督教在中古西欧的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消极影响:文化和教育被基督教教会所垄断。25.(1)善于学习,重视文化。如: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把它传播到欧洲,由此产生了阿拉伯数字,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不朽之作。(2)大化改新(3)成为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由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善于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习的同时将其改造为自己的东西。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64-公元前146年进行战争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末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